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李贺《北中寒》全诗赏析
李贺
一方黑照三方紫,
黄河冰合鱼龙死。
三尺木皮断文理,
百石强车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钱,
挥刀不入迷蒙天。
争瀯海水飞凌喧,
山瀑无声玉虹悬。
李贺诗鉴赏
此诗写北国的奇寒。诗题的“北中”即北地,北国。王勃诗云“人今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九日登高)“南中”与“北地”对举,亦即南地,南方。本诗中句子容易使读者联想到另一些诗人的奇句,如岑参的“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等等,但那些杰作都不是风景诗,而是以人事活动为主体,严寒气候与景色只是诗中背景。而北中寒则把北国风光本身作为审美观照的对象,又加入异常活跃的想象,从而写成了富有异采的风景诗。
谋篇布局,在散乱中见经营,是此诗的一个显著特点。
全诗没有情节贯穿,甚至也没有时间流,全由片断的景色联结而成,如“一句一绝”者,即每句诗都展示一种景观,共同呈现着“北中寒”.然而诗人也有意匠经营。首先,诗第一句就是大的笼罩:“一方黑照三方紫。”写出北中天色晦暗,竟映带得其余各方成了紫色。诗人所本为周礼注“北方以立冬,谓黑帝之精。”金丹清真元奥:“太阳南明,太阴北黑。”但在表现上更具象化,“ 黑”、“紫”的浓重色调,给人以种秘而威压之感。“照”本用于光明(普照),这里用于晦暗(笼罩),更增添了上述感觉。在全诗写景中,首句提纲挈领。以下各句,虽说没有明显的逻辑联系,然而除“三尺木皮断文理”外,都是写天地间水文变幻所构成的种种不同奇观,而这正是严寒统治的世界的特点。这些景观次第是“冰封的黄河及河上的行车、钱大的霜花、浓厚的雾幔、浮冰充斥的海洋、冻结了的飞瀑等等,既真实,又揉合了诗人奇异的想象,从而把读者带进了一个奇异的冰雪世界,那里天是黑的、地是亮的,宛如一座神秘的水晶王国,你会感到寒冷,更会感到超出寒冷百倍的惊讶和愉快。此诗,像是李贺从他那古破锦囊中掏出些零金碎玉般的断句,随便凑合而成的。然而,一经组合,便天衣无缝了。
遣词设喻,于无理处得奇趣,是此诗的另一个显著特点。
如果我们拘泥于常识,自然常识和语法常识,那么就会对北中寒的诗句逐一加以”订正“:黄河冰合时,应是鱼龙潜底。说”鱼龙死“,岂有此理?
汉书谓”胡貉之地,阴积之处,木皮三寸“.不是”三尺“.是”百石重车“,不是”强车“;是”上河冰“,不是”上河水“.迷露可说挥刀难破,不是”不入“.然而所有这些无论从事理上还是措辞上对常规的违逆,都包含着独创的匠心,都是出奇制胜。
”鱼龙死“意味着河水全体冻结,注重表现异乎寻常的严寒,无理而有趣。”百石强车上河水“的”水“即是”冰“,但用”水“字则取得了一种令人惊异的效果。”抽刀断水水更流“虽更近乎常理,而”挥刀不入迷蒙天“则别有神奇之感,可见那北国之雾特别的稠密。虹本有七彩,而”玉虹“的铸辞,更强调冻瀑的透明,而透明中亦能折射出不同的色光。给读者十分奇异的语感。
-
《失去师表而莫有所矜式。》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谢枋得《武夷山中》宋山水诗鉴赏 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这首诗作,与其说是山水诗,毋宁说是咏物诗,抒情诗。诗人以质朴的语言描写武夷山中的寂寥风光,赞
-
家受专门学,人称入室贤。刘桢徒有气,管辂独无年。谪去长沙国,魂归京兆阡。从兹匣中剑,埋没罢冲天。
-
漏传初五点,鸡报第三声。帐下从容起,窗间昽惖明。照书灯未灭,暖酒火重生。理曲弦歌动,先闻唱渭城。
-
这是一首托物寄兴的诗,没有什么艰涩的意象,很清新淡雅,并且浅近直白。诗人借菊花以自比,在诗词中属于香草美人笔法。 首联诗人先描写故园中的菊花淡放的情形,开得并不张扬,而是淡淡的幽然的开放,而且开得那么突然,所以颔联写它就好像是一夜
-
【注释】:这首词以苍茫幽远的意境,描绘出词人倦于官场上的曲意逢迎,而渴望如山雀归林的心志,令人心高气远。词的上半阕写主客晤对的清欢。一起三句将诗酒清游的胜概写出,便有一种笼罩全篇的力量。“ 嫩寒催客棹 ”,不说自己起了游兴,而说是好天气催动
-
作者: 钟辛 【作家简介】作家首陀罗迦的生平事迹已
-
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1170—1220),字紫芝,又字灵秀,号天乐,永嘉
-
忘归不觉鬓毛斑,好事乡人尚往还。断岭不遮西望眼,送君直过楚王山。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杏花红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1到6六年级所有古诗词,内容包括1到6年级的所有古诗,,1到6年级全部古诗要全,一到六年级的古诗(全部)。【一年级上册】[2]画 唐朝•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静夜思 唐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