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刘禹锡《淮阴行五首(其四)》
刘禹锡
何物令侬羡?
羡郎船尾燕。
衔泥趁樯竿,
宿食长相见。
刘禹锡诗鉴赏
早春时节,淮水轻荡,紫燕双飞。一位少妇在船埠给自己的丈夫送行。诗中省去了一切送别场面的描写,一开篇就抓住了女主人的心理活动,集中笔墨描写她的内心独白。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与丈夫分别之际,深情难舍,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究竟从何说起呢?
首句忽然提出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什么东西令我羡慕?
次句的回答更出人意外:羡慕丈夫船尾的燕子。这一问一答,痴人痴语,既不关情,也无涉送别,似乎很不切题,但三、四两句一转,便使前面的疑团涣然冰释,整首诗的感情画面顿时活跃起来。
“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她想燕子能随船飞行,在樯竿上停留,自己丈夫无论是宿夜还是进餐,它天天都能见到;而人不如燕,自己反不能相随左右。这就把女主人公的一片深情和盘托出。诗不说女主人想以身相随,而说羡慕随船远行的燕子,委婉传意,以曲取胜,显得含蓄蕴藉。羡慕燕子,意在希望能象燕子那样天天见到自己丈夫的食宿情况,出语温柔体贴,细腻地表达了少妇对丈夫的款款深情。北宋诗人黄庭坚说:“淮阴行情调殊丽,语气尤稳切。”(苕溪渔隐丛话引)是说得不错的。这首诗用比兴体托物抒怀,此乃乐府本色。南朝乐府民歌三洲歌云:“风流不暂停,三山隐行舟。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两相比较,二诗机杼相同,神理暗合。刘禹锡在诗前小序称:“作淮阴行以裨乐府。”可见诗人学习南朝乐府民歌的用心。
-
穷猿既投林,疲马初解鞅②。心空饱新得,境熟梦余想。江鸥渐驯集,蜑叟己还往③,南池绿钱生,北岭紫笋长。提壶岂解饮,好语时见广。 春江有佳句,我醉堕渺莽。 【注释】 ① 此诗是苏轼追和陶渊明《归园田居》的
-
学不期言也,正其行而已;行不期闻也,信其义而已。|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学不期言也,正其行而已;行不期闻也,信其义而已。》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语体色彩又叫文体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词的语体倾向、特征、烙
-
【原题】:甲辰闰月初伏快雨凉风昼眠初觉庭前小栏花木各有意气效柏梁体
-
我为宪部入南宫,君作尚书镇浙东。老去一时成白首,别来七度换春风。簪缨假合虚名在,筋力销磨实事空。远地官高亲故少,些些谈笑与谁同?
-
聚粪西垣下,凿泉东垣隈。劳辱何时休,宴安不可怀。天公岂相喜,雨霁与意谐。黄菘养土膏,老楮生树鸡。未忍便烹煮,绕观日百回。跨海得远信,冰盘鸣玉哀。茵蔯点脍缕,照坐如花开。一与蜑叟醉,苍颜两摧颓。齿根日浮
-
汉赋作品。东汉张衡作。包括《西京赋》和《东京赋》两部分,是作者早年入京后有感“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而作(《后汉书·张衡传》)西京,指西汉都城长安(陕西西安);东京,指东汉都城洛阳(今属河
-
箕颍千年后,唯君得古风。位留丹陛上,身入白云中。躁静心相背,高低迹不同。笼鸡与梁燕,不信有冥鸿。
-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作品赏析【注释】:译释: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出处】唐刘方平《 春怨 》。 【意思】太阳落了,天近黄昏,皇帝不来临幸,金屋中的美人在流泪。此借宫人的失宠,比喻自己的怀才不遇。 【鉴赏】夕阳西下,黄昏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