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庙庭偃松诗》全诗赏析
却为离披无俗姿。影入岩廊行乐处,韵含天籁宿斋时。
谢公莫道东山去,待取阴成满凤池。
-
此瓢今已到,山瓢知已空。且饮寒塘水,遥将回也同。
-
金代大诗人元好问的一首《论诗绝句》里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的诗句。这里的“西昆”,指的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因为宋代西昆派诗人专学他的诗,后人就常用“西昆”来代指他。“郑笺”是指汉人郑玄为《
-
【5479】罗辑思维:认知篇(罗振宇著,文汇出版社,15 8万字,2020年12月第1版,39 9元)〇3章:[1]起点:认知升级;[2]工具:思维模式升级
-
黄庭坚《鹧鸪天》黄庭坚 黄庭坚 坐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 ① ,即席答之。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 ② ,醉里簪花倒著冠。身健在,且加餐 ③ 。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
-
长诗。艾青著。写于1940年5月。诗作以一次热火朝天的群众火把大游行为背景,描写了一个虽有爱国热情却相当脆弱的女青年唐尼思想感情的变化。最初,唐尼参加群众大会,心中关注的仍是个人恋爱的悲欢。接着描绘火
-
美人种松柏,欲使低映门。栽培虽易长,流恶病其根。哀哉岁寒姿,肮脏谁与论。竟为明所误,不免刀斧痕。一遭儿女污,始觉山林尊。从来觅栋梁,未省傍篱藩。南山隔秦岭,千树龙蛇奔。大厦若畏倾,万牛何足言。不然老岩
-
此词作于作者贬谪黄州时期,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全词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词人先写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
-
指什么东西都没有的地方。语出《庄子·逍遥游》:“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庄子的朋友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俗名叫臭椿,木质很坏,不能用作器材。这树的主干生得疙疙
-
忆昨为吏日,折腰多苦辛。归家不自适,无计慰心神。手栽两树松,聊以当嘉宾。乘春日一溉,生意渐欣欣。清韵度秋在,绿茸随日新。始怜涧底色,不忆城中春。有时昼掩关,双影对一身。尽日不寂寞,意中如三人。忽奉宣室
-
中国近代最早使用机器开采的煤矿。初为手工采掘。1875年(光绪元年)由两江总督沈葆桢奏请开办后,聘英国矿师翟萨选定台湾鸡笼(今基隆)矿区,并从英国购置机器,雇佣技师和工匠。次年凿井开钻。经费由福州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