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全诗翻译赏析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
⑴首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⑵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竟夕:终宵,即一整夜。
⑶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这里的灭烛怜光满,很显然根据上下文,这应该是个月明的时候,应该在农历十五左右。此时月光敞亮,就是在现在今天,熄掉油灯仍然感受得到月光的霞美。当一个人静静的在屋子里面享受月光,就有种“怜”的感觉,这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而已,读诗读人,应该理解当时诗人的心理才能读懂诗词。光满自然就是月光照射充盈的样子,满描写了一个状态,应该是月光直射到屋内。
⑷末两句:月光虽可爱,却不能用手抓:送给远方的亲人,只好回屋睡觉,希望得个好梦。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译文】
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这时,远在天边的亲人和我同样在望着月亮。多情的人怨恨夜太长了,在经过整整一夜后,思念之情变得更加强烈。熄灭了蜡烛,更觉得月色皎洁可爱,披衣走到屋外长久地望月,感到了深夜露水浸润的凉意。月光虽然可爱,却不能满满地捧在手里把它送给远方的亲人,倒不如回去睡觉,在梦中与亲人好好地相会。
望月怀远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及妻子而写的。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像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深情绵邈,却不多见。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
-
【名句】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语出《庄子·逍遥游》。整个社会都称赞他,他却并不更加努力;整个社会都责备他,他却并不感到沮丧。说明人有独立的自知的行为标准,不受外界影响。
-
奉诏登左掖,束带参朝议。何言初命卑,且脱风尘吏。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当时非不遇,尚无过斯位。况余蹇薄者,宠至不自意。惊近白日光,惭非青云器。天子方从谏,朝廷无忌讳。岂不思匪躬,适遇时无事。受命已旬
-
天空九题1抬头注视的时候每一個词有一个紧张的脚跟每个句子会得到一个伸长的脖子但让我们仰望的事物,也有一种迫使我们屈膝跪下的力2白云像
-
《能自立者必有骨也.有骨则可藉以行立;苟无骨,虽百师友左提右挈,其奈之何?一刻无人,一
《能自立者必有骨也。有骨则可藉以行立;苟无骨,虽百师友左提右挈,其奈之何?一刻无人,一刻站不得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
-
【原题】:黄鹤谣寄吴季谦侍郎时季谦自德安入城予适以使事在鄂
-
《当代散文作品·雨中登泰山》简析 李健吾著。发表于《人民文学》1961年11月号,收于《散文特写选(1949—1979)》。文章写作者在登泰山看雨景时的特殊风光和独特感受。作者与年轻人一行冒雨出发,到
-
七八年来游洛都,三分游伴二分无。风前月下花园里,处处唯残个老夫。世事劳心非富贵,人生实事是欢娱。谁能逐我来闲坐,时共酣歌倾一壶?
-
作品:吊古战场文 简介本篇选自《李遐叔文集》。作者李华(715—766),字遐叔,赵州赞皇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读过的古诗词,内容包括你读过的唯美的诗词,诗词之美最醉人,你读过最美的古诗词有哪几首,古诗词让人读过后顿生豪气。暗香疏影,我最喜欢的【序】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
-
》原文与赏析张磊原创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