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其一》张九龄诗全文注释与翻译赏析
【名称】感遇·其一
【年代】唐朝
【作者】张九龄
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⑴,桂华秋皎洁⑵。
[1]欣欣此生意⑶,自尔为佳节⑷。
谁知林栖者⑸,闻风坐相悦⑹。
草木有本心⑺,何求美人折⑻?
⑴兰:此指兰草。 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⑵桂华:桂花,“华”同“花”.
⑶生意:生机勃勃
⑷自尔:自然地 .佳节:美好的季节
⑸林栖者:山中隐士
⑹ 坐:因而
⑺本心:天性
⑻美人:指林栖者山林高士、隐士
⑨闻风:闻到芳香。
⑩坐:因为。
⑾葳(wei)蕤(rei):枝叶茂盛而纷披。
翻译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
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
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
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
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仁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腐败。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方法,内容包括如何有效进行小学古诗词教学,小学古诗词教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种方法。提到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有许多老师就苦恼。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因此,古诗词的教学不可避免地走入了许多误区,使学生对古诗词的掌握偏离了航道。具
-
四旬诗既是咏画中鹦鹉,又是写诗人自己。前两句说,鹦鹉羽毛脱落,离开了金殿,独自依托在侍御家的墙壁上哀鸣,实际上是在写自己遭受挫折,从翰林院失意归来,形单影只,前来向侍御史倾诉衷肠。后两句说,鹦鹉能模仿人说话,终究要被遗弃,最后还得飞向陇
-
[题目] 下面是对《望天门山》的分析,其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A. 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
-
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情。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
-
名言: 居马上得之, 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注释: 马上得之: 指以武力取得天下。宁(ning): 难道, 哪里。 句意: 以武力夺取了天下, 难道也可以用武力来治理天下吗? 出处: 汉· 司马迁《史记
-
昼刻传呼浅,春旗簇仗齐。退朝花底散,归院柳边迷。楼雪融城湿,宫云去殿低。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 作品赏析公朝宁诸诗,皆乾元元年春作,后并同。昼刻传呼浅①,春旗簇仗齐②。退朝花底散③,归院柳边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与阳字押韵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带阳字的古诗词,带有磊和阳的字的押韵诗,含有阳字的诗句。1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长恨歌》 唐·白居易2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长恨歌》 唐·白居易3 衡阳雁去无留意。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升初古诗词测试题,内容包括小学六年级语文试题古诗,小升初考试古诗词总复习资料,小学生六年级语文古诗练习题1答案。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2、明月松
-
小雅·甫田之什 甫田 倬彼甫田,岁取十千。 我取其陈,食我农人。 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耔。 黍稷薿薿,攸介攸止,烝我髦士。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
-
这阕《清平乐》,代表了辛词的一种艺术风格,全词仅有八句话四十六个字,但是却描绘了一幅萧瑟破败的风情画。 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居然也到室内围灯翻飞,而屋外却正逢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鸣响。“自语”二字,自然而又风趣地将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