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苏轼词翻译赏析: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
苏轼
钱塘西湖有诗僧清顺,所居藏春坞,门前有二古松,各有凌霄花络其上,顺常昼卧其下。余为郡,一日屏骑从过之,松风骚然,顺指落花求韵,余为赋此。
双龙对起,白甲苍髯烟雨里。
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
湖风清软,双鹊飞来争噪晚。
翠颭红轻,时下凌霄百尺英。
赏析:
东坡爱和僧人交往,喜欢谈禅说法,这首词既是应和尚的请求而作,其中透露出禅机。词前有小序,来介绍这种创作背景。
“双龙对起”,起笔峭拔。两株古松冲天而起,铜枝铁干,屈伸偃仰,如白甲苍髯的两条巨龙,张牙舞爪,烟雨中飞腾。词前两句写古松,写的是想象中的幻景。词人乍一见古松,即产生龙的联想,而龙是兴风作雨的神物,恍惚中似见双龙风雨中翻腾。当时已是傍晚,浓荫遮掩的枝干,若隐若现,极易使人产生烟雨的错觉,故此语似奇幻实真切。
“疏影”句写词人从幻景中清醒过来。眼见凌霄花的金红色花朵,掩映一片墨绿苍翠之间,他仿佛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一个和尚,躺浓荫下的竹床上,正沉睡。意境悠然,引人神往。如此幽静的环境中,一点声响都会特别明显。
作者接下来写:从湖上吹来的风,又清又软;一对喜鹊,飞来树上,叽叽喳喳。此处实乃以动衬静,喜鹊争噪并没有破坏清幽之境,因为人世的纷争更能显出佛门的超脱,鸟儿的鸣叫更能显示境界的幽静。
最后一句写景细致入微,静妙传神。只见微风的摩挲之下,青翠的松枝伸展摇动,金红色的凌霄花儿微微颤动。浓绿的枝叶之中,忽然一点金红,轻飘飘、慢悠悠地离开枝蔓,缓缓而下,渐落渐近,安然无声。过了好一会儿,又是一点金红,缓缓而下。好一个物我两忘的恬淡世界!读来只觉禅意涤胸。
这首词的突出特点是对立意象的互生共振。首先是古松和凌霄花。前者是阳刚之美,后者是阴柔之美。而凌霄花是描写的重点,“双龙对起”的劲健气势被“疏影微香”、“湖风清软”所软化,作为一种陪衬,统一阴柔之美中。其次是动与静的对立,“对起”的飞腾激烈的动势和“疏影微香”、“幽人昼梦”静态成对比。鹊的“噪”和凌霄花无言的“下”形成对比。就是这种对立的和谐之中,词人创造出了一种超然物外,虚静清空的艺术境界。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内容包括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整理,初中语文古诗分类,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分得越细越好)。初中教材古诗词专题归类 (一)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
【4112】百岁新稿(周有光著,张森根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8万字,2014年1月第1版,45元)△这本书系周有光先生在100岁之前的十
-
短篇小说。沙汀著。写于1940年。作品以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兵役问题为题材,描写发生在四川某乡镇茶馆里的一场丑剧:联保主任方治国听说新县长要“扫除兵役上的种种积弊”,为保住自己而暗中告发了已经缓役四次的邢
-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出处】唐李白《 独坐敬亭山 》 【意思】彼此相看从不生厌,只有我 和敬亭山才能如此。敬亭山:在今安徽 省宣城市宣州区北,古名昭亭山。 【鉴赏】 敬亭山: 一名昭亭山
-
赵彦昭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九日幸临渭亭登高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出处】唐杜甫《哀江头》。 【译注】人生来是有情的,目睹昔日繁盛的曲江圣地,今日却萧条冷落,怎 能不触景伤情,泪吞胸怀; 大自然却是无知的,花儿依旧自开自谢,
-
长安南下几程途,得到邗沟吊绿芜。渚畔鲈鱼舟上钓,羡君归老向东吴。 作品赏析下渚:一作北渚。逆潮归:一作送潮归。
-
林院生夜色,西廊上纱灯。时忆长松下,独坐一山僧。
-
闻君新楼宴,下对北园花。主人既贤豪,宾客皆才华。初筵日未高,中饮景已斜。天地为幕席,富贵如泥沙。嵇刘陶阮徒,不足置齿牙。卧瓮鄙毕卓,落帽嗤孟嘉。芳草供枕藉,乱莺助喧哗。醉乡得道路,狂海无津涯。一岁春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