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新稿
【4112】百岁新稿
(周有光著,张森根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8万字,2014年1月第1版,45元)
△这本书系周有光先生在100岁之前的十年前写的部分杂文。如:走进世界、漫出太平洋、人类社会的文化结构、苏联历史札记、传统宗教的现代意义、全球化的文化穿梭机、女士不宜称先生、东洋变西方等。
〇周有光2004年9月1日,时年99岁在自序中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最好的长生不老滋补品。希望百岁新稿不是我的最后一本书。
〇中国有三纲教条: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民主时代的三纲是自由、平等、博爱。在两千多年的封建时期,三纲教条曾经是安邦定国的意识形态。
〇当今世界,神学文化、玄学文化、科学文化,同时并存。
〇苏联领导人:列宁(在职7年)、斯大林(29年)、赫鲁晓夫(11年,政变下台)、勃列日涅夫(18年)、安德罗波夫(2年)、契尔年科(1年)、戈尔巴乔夫(6年,政变下台)。共74年,7任领导,5人死后卸任,2人政变下台。斯大林在职最长,树立苏联模式,被称为斯大林主义。
〇苏联的文化:1.成功的记录:人造卫星、开辟外空;普及教育、改革文字;2.失败的教训:禁锢思想、控制新闻;伪造历史,摧残科学。
〇提倡文言是时代错误。现代人要说现代话,写现代文,开创现代文化。文言的用处只有了解古书,不适合用于现代生活。
〇“学而不思则盲,思而不学则聋”。
〇“21世纪人”的座右铭是:了解过去,开创未来,历史进退,匹夫有责。
〇古人登泰山而小天下,今人登月球而小地球。在这个加速度地飞跃发展的时代,让我们万众一心,抓住千古难逢的机会,把文明古国改造成为文明今国。
〇在现代,欧亚大陆四个文化区(西欧、西亚、南亚、东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最大的西欧文化,它扩大到美洲,成为“西方文化”。相对于“西方文化”,西亚、南亚和东亚的文化统称为“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传播到整个世界,区域文化扩大为国际文化。
〇文化像人生。人生有出生、幼年、成年、老年、死亡。一个生命周期完结之后,又新生下一代。这是生命的新陈代谢。文化有萌发、成才、繁荣、衰退、消亡。一个文化周期终了之后,又再生新文化。这是文化的新陈代谢。不同的是,个人的生命周期非常短促:100年,人类的文化周期非常悠长:1000年、3000年。
〇过去一万年间的人类文化史发生过三次文化飞跃,被称为“三大高峰”:农业化、工业化和信息化。
〇中国传统文化之特点:[1]世俗性强、宗教性弱;[2]兼容性强,排他性弱;[3]保守性强,进取性弱。
〇现代社会必须有两个特性:国际性和进步性。
〇教育是基础。知识是资源。
〇长寿之道:老来读书、写杂文、实行终身自我教育。
-
语出《三国演义》的故事。 三国时曹操率领83万人马,诈称百万大军,雄心勃勃地企图打败刘备,消灭东吴,统一天下。诸葛亮和周瑜共同定下火攻曹军的大计,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寒冬腊月,天天刮西北风,独不见东
-
《贺新郎》·刘克庄 刘克庄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
-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
罗大经《茶声》 松风桧雨到来初,急引铜瓶离竹炉。 ① 待得声闻俱寂后,一瓯春雪胜醍醐。 ② 【注释】 ①竹炉:明初的火炉形状是:上圆下方,织竹为郛(外壳),筑土为质(底子),土甚坚密。熔铁为栅,横截上
-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
-
这段文字记载了张方平治蜀弭乱的起因、经过和结局,简洁明了。但文章层层推进,波澜起伏,令人难忘。最后,作者用“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一语收束,笔力千钧。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含有桃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含有桃花的古诗词,小学描写桃花的古诗,带有桃花的古诗。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
-
斧钺为藩忍内侵,商人涂炭奈何深。不烦鱼火明天意,自有诸侯八百心。
-
作者: 张俊山
-
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七十期渐近,万缘心已忘。不唯少欢乐,兼亦无悲伤。素屏应居士,青衣侍孟光。夫妻老相对,各坐一绳床。[顾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