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苏轼词翻译赏析: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
苏轼
蝶懒莺慵春过半。
花落狂风,小院残红满。
午醉未醒红日晚,黄昏帘幕无人卷。
云鬓鬅松眉黛浅。
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
未信此情难系绊,杨花犹有东风管。
赏析:
这首词以种种柔美的意象,塑造出一个多愁善感的伤春少女形象;以春意阑珊的景象,烘托出少女伤春的复杂心绪。
上片由写景过渡到写人。春光已消逝大半,蝴蝶懒得飞舞,黄莺也有些倦怠,风卷花落,残红满院。面对这“风雨送春归”、“无计留春住”的情景,心事重重的少女,不免触目伤情,倍添寂寥之感。自然,蝶、莺本来不见得慵懒,但从这位少女的眼光看来,不免有些无精打采了。发端写景,下了“懒”、“慵”、“狂”、“残”等字,就使周围景物蒙上了主人公的感情色彩,隐约地透露了主人公的心境。以下写人:红日偏西,午醉未醒,光线渐暗,帘幕低垂。此情此景,分明使人感到主人公情懒意慵,神倦魂销。无一语言及伤春,而伤春意绪却宛然目。
下片由写少女的外形象,过渡到写内心世界,点出伤春的底蕴。首句以形写神,写因伤春而懒于梳洗。以下承上刻画愁思之重。“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是说触处皆能生愁,无人可为排解。“总”字统括一切,一切景物都成为愁的触媒,而又无人可以倾诉,则心绪之烦乱,襟怀之孤寂,可以想见。到此已把愁情推向高潮。煞拍宕开,谓此情将不会一无依托,杨花尚有东风来吹拂照管,难道自身连杨花也不如吗!杨花似花非花,花中身价不高,且随风飘荡,有似薄命红颜,一无依托。这里即景取喻,自比杨花,悲凉之情以旷语出之,愈觉凄恻动人。
词的结尾耐人寻味。它创造出新意境,写出了少女的消极伤感与天真大胆交织的矛盾心理,显得不同凡响,别具一格。
-
【原题】:腊日同舍郎即湖上送诸葛吏部赴胡北常平次汪吏部韵
-
苏轼《浣溪沙》五首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归来说与采桑姑。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蒨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沙鸥近水古诗词,内容包括古诗词中有关沙鸥的意象,要解析,天地一沙鸥相近诗句,杜甫一首诗中有“沙鸥"的诗句,不是“天地一沙鸥”那首.表达的是飘。清平乐令帘卷曲阑独倚,山展暮天无际。 泪眼不曾晴,家在吴头楚尾。数点雪花乱委,扑鹿沙鸥惊起。 诗句欲成时,没入苍烟丛里。 这首词又名《江
-
《思佳客》即《鹧鸪天》的别名,不过本词作者选用这一别名,却未必是随意的。此词有爱恋、有怨恨,而仍归于忠厚,爱而不狂、怨而不愤。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雪和月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月和雪的诗句,带“月”和“雪”的诗句,含有雪和月的诗句。月:海上升明月,天涯若比邻。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
-
尽瘁年将久,公今始暂闲。事随忧共减,诗与酒俱还。放意机衡外,收身矢石间。秋台风日迥,正好看前山。
-
(梁惠王上) 如果能够把对父母兄弟的恩情,推广出去,就能使天下安定。古代的圣王,能够异于常人,只是善于推广他依据仁心所做的善事罢了。
-
宋词典故·芰荷裳 【出典】 《楚辞》战国楚·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释义】 屈原在《离骚》中说他“制芰荷以为衣”,意谓自保生活、品德芬芳高洁,不为浊世所污染。后因以“芰荷衣
-
摘要: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我长长地叹息,禁不住要洒落眼泪,哀怜着自己,生涯是多么的艰难!沉痛地写出了诗人自己屡遭群小嫉妒、陷害而又得不到君王明察理解的极度哀痛之情。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语
-
王毂 南国清和烟雨辰,剌桐夹道花开新。 林梢簇簇红霞烂,暑天别觉生精神。 秾英斗火欺朱槿,栖鹤惊飞翅忧烬。 直疑青帝去忽忽,收拾春风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