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当时蜀地发生多处叛乱,杜甫滞留梓州(今四川三台)。两京原指长安和洛阳,诗中代指朝廷。首句写秋景,点明时令,富有夸张意味,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群盗尚纵横”叙写社会现实,“尚”字表达出作者对动乱的厌烦。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来写,家书迟迟不能到达,使作者心中悲情加重。诗歌第五句
-
为避开拥挤的车流,我每天上班都绕开市区主干道,从边上的一条辅路经过。辅路,顾名思义只起辅助作用,因此一切从简。它只有两车道宽,夹在
-
这是一首起眼绝句,第一句诗中“萧萧”说明风很大,而“北风”即北方吹来的风,北方吹来的风都是非常寒冷的,所以风很大,而且很冷。在这种环境之下,在城上守卫的将士(健儿),自然会很冷,冷到什么程度呢?冷到连耳朵都快被萧萧寒风吹落。所以第二句紧
-
南乡子 【宋】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 郁郁葱葱佳气福 四百年来成一梦, 堪愁, 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 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
-
相逢莫怪我皤然,出处参差四纪间。有道方令万物遂,无能拟乞一身闲。花前烛酌樽前月,淮上扁舟枕上山。此乐想公应未暇,且持金盏醉红颜。
-
曹植诗《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
-
韩偓用七律写过不少感时的篇章,大多直叙其事而结合述怀。这首诗却凭借想象中的景物描写来暗示政局的变化,情景交融,虚实相成,在作者的感时诗中别具一格。 诗篇开首即从朝廷搬迁后长安城的荒凉破败景象落笔。“草萋萋”,虽只寥寥三个字,却点明了
-
长鬣张郎三十八,天遣裁诗花作骨。往还谁是龙头人?公主遣秉鱼须笏。水行青草上白衫,匣中章奏密如蚕。金门石阁知卿有,豸角鸡香早晚含。陇西长吉摧颓客,酒阑感觉中区窄。葛衣断碎赵城秋,吟诗一夜东方白。 作品赏
-
【名句】不学 ① 墙面,莅 ② 事惟烦。 【注释】①不学:不学政事。②莅(li):临。 【释义】不学政事犹如面墙而立,一旦面临政事就会烦乱,不能治理。 【点评】从政者要努力学习政事,关心政事,否则就是
-
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此词作于黔州(今四川彭水),一本题为“次高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