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昭君怨 金山送柳子玉》全诗鉴赏
作品赏析
【注释】: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二月,是作者为送别柳子玉(名瑾)而作。子玉是润州丹徒人,与东坡谊兼戚友。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时任杭州通判,赴常州、润州一带赈饥,子玉赴怀守之灵仙观,二人结伴而行。次年二月,苏轼在金山(在润州西北长江中)送别子玉,遂作此词以赠。
上阕写离别时的情景。首二句以晋人桓伊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的典故,以发问的形式提出疑问:夜深人静时,是谁吹奏有名的古曲,将人们从梦中唤醒?此二句暗写离别。次二句融情入景,通过新月、烟云、天空、江面等景,将整个送别情景和盘托出。
下阕遥想“ 明日 ”分别的情景 。“欲去又还不去”,道了千万声珍重,但迟迟没有成行。二月春深,将是“落花飞絮”的时节,景象凄迷,那时别情更使人黯然。“飞絮送行舟,水东流。”设想离别的人终于走了,船儿离开江岸渐渐西去 。送别的人站立江边,引颈远望,不愿离开,只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明白人的心愿,追逐着行舟 ,代替人送行。而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旧东流入海。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又借“飞絮送行舟”表达人的深厚情意,结束全词,分外含蓄隽永 。词所谓明日送行舟,未必即谓作此词的第二日开船,须作稍为宽泛的理解。
此词上片写送别情景 ,以景色作为笛声的背景,情景交融地渲染出送别时的感伤氛围。下片运用叠句造境传情,想象次日分别的情景,大大扩展了离情别绪的空间。如此虚实结合,渲染出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使读者受到极强的艺术感染。
-
《蒙尘的天祠》 泰戈尔 你为何跪在闭户的天祠? 莫再诵经,苦修,祝告,膜拜! 躲在黑暗里你专心地 向谁秘密顶礼? 睁眼看看,神明已不在殿宇! 他去的地方,农夫在耕耘土地; 工人在毁石筑路,终年繁忙。
-
【注释】 选自《论语·雍也》第十一章。 箪(dān):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食:饭。 饮:水。 陋巷:简陋的小巷。 堪:忍受。 回:颜回,孔子的学生。 【赏析】 孔子赞誉颜回具有“安贫乐道”的精神,这
-
当一切入睡,我常兴奋地独醒, 仰望繁星密布熠熠燃烧的穹顶, 我静坐着倾听夜声的和谐; 时辰的鼓翼没打断我的凝思, 我激动地注视这永恒的节日—— 光辉灿烂的天空把夜赠给世界。 我总相信,在沉睡的世界中,
-
卢挚《〔双调〕蟾宫曲》原文|翻译|赏析诗词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理解答案
卢挚 沙三伴哥来嗏!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刺塔,碌轴上淹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这首曲所写,是田家生活的一个剪影:两位农家少年,一
-
传语李君劳寄马,病来唯着杖扶身。纵拟强骑无出处,却将牵与趁朝人。
-
【原题】:宿太平宫葆清庵自和少年壁间戊辰岁所作韵是日闻虏大入滁濠二首
-
炎宋肇英主,初九方潜鳞。尝因蓍蔡占,来决天地屯。庚庚大横兆,謦咳如有闻。
-
《中原音韵》 这般津曲两歧途。薄酒侵阳西入壶。 回眸春祝俦伴霜华离人目。 忆他桃靥若开初。陌桑生烟摧心树。 其时来无见处。其时来无见处。 注:御定曲谱,曲若两字处曲谱定用入声字。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让孩子开心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孩子开心”的诗句,有关孩子快乐的诗句,表现儿童快乐生活的古诗十首。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3.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
-
山平村坞迷,野寺钟相答。晚阴云失莽,?一作杪,?落日犹在塔。行招两社僧,共步青山月。送客渡石桥,迎客出林樾。幽寻本真性,往事听徐说。钱王方壮年,此邦事轻侠。乡人鄙贫贱,异类识英杰。立石像兴王,遗址今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