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更漏子 送孙巨源》全诗鉴赏
作品赏析
【注释】:此为送别词,为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 )十月作者在楚州别孙洙(字巨源)时所作。在仕途上,作者与孙洙均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有着共同的政治遭遇。为了从政治斗争的漩涡中解脱出来,二人皆乞外任。而今,孙洙即将回朝任起居注知制诰,这自然会引起作者的思想波动。在词中,作者将仕途中的无穷忧患情思与自己的身世感慨融合在一起,表达了极为复杂的心绪。
上片用西汉二疏(疏广、疏受)故事赞颂孙洙。
二疏叔侄皆东海(海州)人。广为太子太傅,受为少傅,官居要职而同时请退归乡里,得到世人景仰。孙洙曾知海州,故云“二疏乡里 ”。对海州来说,孙洙和二疏一样都是值得纪念的 。“水涵空,山照市,西汉二疏乡里 ”,三句说海州碧水连天,青山映帘,江山神秀所钟,古往今来出现了不少可景仰的人物。前有二疏,后有孙洙,都为此水色山光增添异彩 。“新白发,旧黄金,故人恩义深”。三句以二疏事说孙洙。二疏请归,宣帝赐黄金二十斤,太子赠五十斤,公卿大夫、故人邑子设祖道,供帐东都门外,举行盛大欢送会。(汉书·疏广传)“新”与“旧”二字,将二疏与孙洙联系在一起。点明词中说的却是眼前人。孙洙海州一任,白发新添,博得州人殷勤相送,这是老友在此邦留下的深恩厚义所致。
下片以乘槎故事叙说别情 。博物志载:近世人居海上,每年八月,见海槎来,不违时,赍一年粮,乘之到天河。见妇人织,丈夫饮牛,问之不答。遣归,问严君平,某年某月日,客星犯 牛斗,即此人也。这是传说中的故事,作者借以说孙洙,谓其即将浮海通天河,晋京任职。“海东头,山尽处,自古客槎来去。”“海”与“山”照应上片之“水”与“山 ”,将乘槎浮海故事与海州及孙洙联系在一起。在作者的想象中,当时有人乘槎到天河,大概就是从这里出发的。但是,自古以来,客槎有来有往,每年秋八月一定准时来到海上,人(孙洙)则未有归期。“槎有信,赴秋期,使君行不归”一方面用浮海通天河说应召晋京,一方面以归期无定抒写不忍相别之情 。其中“有信 ”、“不归 ”,就把着眼点集中在眼前人(孙洙)身上,突出送别。
此词妙用典故,先以两汉二疏故事赞颂孙洙,又以乘槎故事叙说别情 ,既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又抒发了作者自身的复杂心绪和深沉感慨,可谓形散而神不散,浑化天迹,大开大合,结构缜密。
-
萧绎折杨柳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作者简介萧绎(508—554
-
【4266】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美〕塞利格曼著,洪兰译,万卷出版公司,21 5万字,2010年8月第1版,45元)三部分15章:1.什么是悲观、什么
-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出处】唐李白《 客中行/客中作 》。 【意思】兰陵产的美酒是用郁金香 加工浸制的,盛在玉碗里发出琥珀般的 光泽。兰陵:在今山东省枣庄市。郁金 香:一种香草,
-
经时苦炎暑,心体但烦倦。白日一何长,清秋不可见。岁功成者去,天数极则变。潜知寒燠间,迁次如乘传。火云忽朝敛,金风俄夕扇。枕簟遂清凉,筋骸稍轻剑因思望月侣,好卜迎秋宴。竟夜无客来,引杯还自劝。 作品赏
-
《孟子》 孟子谓 ② 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 ③ 其妻子 ④ 于其友而之 ⑤ 楚游者,比 ⑥ 其反 ⑦ 也,则冻馁 ⑧ 其妻子,则如之何 ⑨ ?” 王曰:“弃 ⑩ 之。” 曰:“士师 (11) 不能
-
去年行宫当太白,朝回君是同舍客。同心不减骨肉亲,每语见许文章伯。今日时清两京道,相逢苦觉人情好。昨夜邀欢乐更无,多才依旧能潦倒。 作品赏析与上首同时之作。【朱注】少公即少府。《国史补》:张旭为常熟尉,
-
水色昏犹白,霞光暗渐无。风荷摇破扇,波月动连珠。蟋蟀啼相应,鸳鸯宿不孤。小僮频报夜,归步尚踟蹰。
-
《符离吊颍川侯傅公》是王士禛的一首哀悼故友的诗。全诗描绘了侯傅公的仕途和贡献,并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悲痛之情。通过细腻动人的描写和哀怀之辞,诗人抒发了自己对故友逝去的伤痛和无尽的思念之情。该诗流畅雄浑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感慨,展现了作者真挚的友情和义气。
-
寻思万户侯 ① ,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 ② ,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 ③ ,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释】 ①万户侯:食邑一万
-
东晋时,有个名叫郭文的人,从小喜爱游览山水,常常一个人跑到深山密林中十多天不回家。长大后,他的这个喜好有增无减。待到父母死后,他辞家远游,踏遍名山大川,最后在吴兴余杭(今浙江杭州市余杭区)的大避山中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