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宋词精选 > 辛弃疾

辛弃疾《归朝欢 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全诗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2022-07-28 阅读:0
我笑共工缘底怒。触断峨峨天一柱。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野烟荒草路。先生柱杖来看汝。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
长被儿童敲火苦。时有牛羊磨角去。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结亭三四五。会相暖热携歌舞。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

作品赏析

【注释】
  ①当作于庆元六年(1200),时稼轩罢居瓢泉。赵晋臣敷文:赵不遇,字晋臣,江西铅山人。庆元六年(1200)罢职家居,与稼轩过从甚密,彼此多有唱和。赵曾为敷文阁学士,故称以“敷文”。积翠岩:当在上饶。“题”字有可能是“和”字之误。  此词托物寄意,既想象奇特浪漫,又植根现实,感情深厚。起处借神话传说,谓友人虽具擎天之材,终无补天之用。“霍然”以下,陡然振起,千丈翠屏大放异彩,终为时人赏识。结句妙语双关,一石三鸟:既概言古今怀才不遇之人事,复暗指友人赵不遇终有际遇之时,三则自叹今生未必有时遇。
  ②“我笑”两句:笑共工无端发怒,触断巍巍天柱,见前满江红(“鹏翼垂空”)注④。缘底:为什么。天一柱:即天柱,俗称擎天柱。
  ③“补天”两句:笑女娲补天奔忙,却将一块补天的五彩石投在闲处。女娲(wā洼)补天:见前满江红(“鹏翼垂空”)注④。此石:女娲补天之石,即指积翠岩。
  ④“野烟”两句:词人拄杖来到荒郊野外探视积翠岩。汝:你,指积翠岩。
  ⑤“倚苍苔”三句:问积翠岩千百年来,历经几多风雨侵蚀?倚苍苔:靠在长满苍苔的积翠岩上。摩挲:抚摸。
  ⑥“长被”两句:韩愈石鼓歌:“牧儿敲火牛砺角,谁复着手为摩挲。”辛词借用其意,谓牧童敲火(击石取火),牛羊磨角,积翠岩不胜骚扰之苦。
  ⑦“霍然”两句:忽然积翠岩以其千丈翠屏的雄姿出现在人们眼前,并有甘泉滴响其间。锵(qiāng腔)然:一般形容金属撞击声,此状甘泉滴水时清脆悦耳的响声。
  ⑧“结亭”两句:建几个小亭,待到春暖花开,此间自有歌舞盛会,携歌舞:指游赏者带来歌儿舞女。
  ⑨“细思量”三句:言古来寒士不遇者有时也能得到际遇。不遇:指怀才不遇。古人多有不遇之叹,如董仲舒作士不遇赋,司马迁有悲士不遇赋,陶潜也有感士不遇赋。赵晋臣名不遇,故词人有此语。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猜你喜欢
  • 名诗《忽必烈汗》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忽必烈汗》 柯尔律治 (或一个梦境的片断) 在大都,忽必烈曾下令 建造一座宏伟的逍遥宫: 圣河亚弗在那里流经 ① 深不可测的岩洞, 直泻入不见阳光的大海中。 于是在方圆五英里肥沃的土地上, 围造起一

  •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释义】 古代格言。意思是学习就像是船只逆水而行,不用力划浆或用力过小,船不但不会前进,反而会倒退。说明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评析】 有故事讲: 宋朝时候,有个人名叫方仲永,五岁

  • 写山东大明湖的诗词大全

    大明湖,在济南市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大明湖之名始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城西南有泺水,北为大明湖。大明湖一湖烟水,绿树蔽空,碧波间莲荷映日,景色佳丽。清人刘凤浩咏湖有

  •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王勃《秋日别王长史》全诗赏析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 明清小说之《水浒传·血溅鸳鸯楼》内容解读与赏析

    如果说林冲走上梁山的道路,是克服了自身忍辱退让的性格弱点,那么,武松投入造反的行列,从杀嫂祭兄、义夺快活林、醉打蒋门神到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第26—31回)却经历了从小义到大义、从个

  • 顾炎武《复庵记》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旧中涓范君养民 ① ,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 冠 ② 。数年,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 游;环山之人皆信而礼之。而范君固非方士者流也。幼而读书,好《楚 辞》、诸

  • 《别赋》原文|翻译|赏析

    黯然销魂者〔1〕,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2〕,复燕宋兮千里〔3〕;或春苔兮始生,乍

  • 宋词典故“期颐”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期颐 【出典】 《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唐·孔颖达疏:“人年百岁不复知衣服、饮食、寒暖、气味,故人子用心要求亲之意而尽养道也。”《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南朝

  •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赏析》

    这首《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从对悲壮的胡笳声的描写中,表现了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胡笳吹奏之声如人之悲鸣。汉末蔡文姬曾作过《胡笳十八拍》,用以配合胡笳的伴奏而歌唱,倾诉乱离的悲苦。但岑参的这首诗,悲中有壮,表现出特有的风格。诗人

相关栏目: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
  • 辛弃疾
  • 柳永
  • 欧阳修
  • 晏殊
  • 李清照
  • 范仲淹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