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宋词精选 > 辛弃疾

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全诗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2022-07-28 阅读:0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作品赏析

【注释】

①丑奴儿:即采桑子。
②层楼:高楼。

【评解】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
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上片写
少年不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
浓愁淡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
情韵。

【集评】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他这首词外表虽则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
不满的情绪。……用“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一句
闲淡话来写自己胸中的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法。
深沉的感情用平淡的语言来表达,有时更耐人寻味。
张碧波辛弃疾词选读:这首词写得委婉蕴藉,含而不露,别具一格。
----------------------------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 ,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 ”,乃是上片的核心。我们知道,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 ”,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 ”,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 ”,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 ,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 。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著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 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 。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 ”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 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 ”、“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 ,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 、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 诗薮

    胡 《诗薮》 自骚、雅、汉、魏、六朝、三唐、宋、元以迄今代, 其体无不程, 其人无不 , 其程且 , 亦无弗衷。 唐诗,其论诗中之一也,而论定于是。元美才地高,书所腹也。元瑞见地实,书所目也。即元美亦

  • 《虞美人·湿红笺纸回纹字赏析》

    这是一首思妇之词。上片写的是曾给男子寄信诉说思念之情,却始终未见回音。“红笺”、“回纹”虽然都属词藻,具有美化与夸张的作用,但与女主人的心境都是联系密切的。“湿红笺纸”的“湿”表示流泪,而“红”字固然是笺纸的颜色,却又同时暗寓“泪尽继之

  • 《云汉》原文与鉴赏

    作者: 荆三隆 【本书体例】

  • 王维《洛阳女儿行 ( 册4 卷125 页1258a)》全诗赏析

    〔时年十六。一作十八〕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鱼会]鲤鱼。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狂夫福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

  • 三国演义诗词之《唐妃诀别歌》鉴赏

    皇天将崩兮后土颓 ① ,身为帝姬兮命不随。 生死异路兮从此毕,奈何茕速兮心中悲 ② ! 【释词】 ①皇天:古代称苍天为皇天。这里指少帝横遭迫害。后土:古代指大地为后土。这里指唐妃自喻,天崩地陷,自己也

  • 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原文、鉴赏和解析

    施耐庵 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回头看时,却认得是酒生儿李小二。当初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来不合偷了店主人家钱财,被捉住了,要送官司问罪,又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又与他赔了些

  • 欧阳修《送陈经秀才序》原文、赏析和鉴赏

    欧阳修的《送陈经秀才序》以真挚情感和细腻笔触赢得了人们的赞赏。他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的离别之情,凸显了人情世故对于初心的冲击。文章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朋友离别的场景,感人至深。这篇序文通过文字形象地表达了人际关系中的情感纽带,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 苏轼《谢郡人田贺二生献花》全诗鉴赏

    城里田员外,城西贺秀才。不愁家四壁,自有锦千堆。珍重尤奇品,艰难最后开。芳心困落日,薄艳战轻雷。(昨日雷雨。)老守仍多病,壮怀先已灰。殷勤此粲者,(贺献魏花三朵。)攀折为谁哉。玉腕揎红袖,金樽泻白醅。

  • 张昕《一树繁花》散文鉴赏

    春日,宜下楼,入乡野,观春色。 春雨,许是昨夜某个时刻,从遥远的地方一路翻山越岭。先是风声,继而雨至。从沉重的睡眠里缓缓而出

  • 《拙叟行》

    [清]蒲松龄 生无逢世才,一拙心所安。 我自有故步。无须羡邯郸。 世好新奇矜聚鹬,我惟古钝仍峨冠。 古道不应遂泯没,自有知己与我同咸酸。 何况世态原无定,安能俯仰随人为悲欢! 君不见,衣服妍媸随时眼,

相关栏目:
  • 宋词三百首
  • 苏轼
  • 辛弃疾
  • 柳永
  • 欧阳修
  • 晏殊
  • 李清照
  • 范仲淹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