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怨王孙》全诗鉴赏
秋已暮、红稀香少。
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劲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苹花汀草。
眠沙鸥鹭不回头,
似也恨、人归早。
作品赏析
【注释】:这是一首秋景词,词人以其独特的方式,细腻委婉又具体形象地传达出一种特色鲜明的阴柔之美。
“湖上风来”句起语不俗,避开俗套。秋高气爽,常见风平波静,而一旦朔风初起,便会吹起悠远的水波 ,宣告着深秋到了 ,所以说“秋己暮 ”。而一句“红稀香少 ”,更通过自然界色彩和气味的变化,进一步点染了深秋的景观。大自然总是宜人的,深秋季节却别有滋味,在这里,作者不说人们如何的喜爱山水,倒说“ 水光山色与人亲”,将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正是这“与人亲 ”,方换得人与景亲,也才能真的领略到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 ,所以,作者所说的“说不尽、无穷好”言之有根,是从心田深处发出的真诚的赞颂之语。
下片虽然仍是对秋景色的继续描绘,但却不是简单的重复。莲实叶老、露洗蘋草,都标示着深秋的时令,人所共见,却易于忽略,一经作者点染,便觉秋意袭人。而在沙滩上勾头缩颈睡眠的鸥鹭等水鸟,对于早早归去的人们头也不回,似乎以此表示了它们的不满。在这里,鸥鹭也人格化了,与上片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同样手法,但却一反上片的山水“与人亲”,而为鸥鹭对人恨,这一亲一恨之间就带给读者以清新多样之感,且通过人们在郊外的不能久留,更深一层地透露出深秋的到来。
这首词造景清新别致,描写泪细密传神,巧妙地运用拟人化手法,写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耐人寻味。
-
《孟子》 梁惠王 ① 曰:“寡人 ② 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③ 。河内 ④ 凶 ⑤ ,则移其民于河东 ⑥ ,移其粟 ⑦ 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⑧ 。察邻国之政,无如 ⑨ 寡人之用心者。国之民不加少 ⑩
-
命代风骚将,谁登李杜坛。少陵鲸海动,翰苑鹤天寒。今日访君还有意,二条冰雪独来看。
-
晨兴照青镜,形影两寂寞。少年辞我去,白发随梳落。万化成于渐,渐衰看不觉。但恐镜中颜,今朝老于昨。人年少满百,不得长欢乐。谁会天地心,千龄与龟鹤。吾闻善医者,今古称扁鹊。万病皆可治,唯无治老药。我有一握
-
万事不可料,叹君在军中。读书破万卷,何事来从戎。曾逐李轻车,西征出太蒙。荷戈月窟外,擐甲昆仑东。两度皆破胡,朝廷轻战功。十年只一命,万里如飘蓬。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忽来轮台下,相见披心胸。饮酒对春
-
《穷不忘道,老而能学。》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450字古诗词,内容包括编古诗故事450字,400字的古诗词,有没有440字左右的诗词或诗文。读古诗编故事:孟郊思母话说唐朝德宗年间,孟郊任江苏省溧阳县县尉。一天晚上,他正在书房里看书,看了一会儿,觉得有些累了,就站起身来,走到窗
-
李方膺 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 请看尺幅潇湘竹,满耳丁东万玉空。 【评说】 本诗选自南京博物院藏李方膺《潇湘风竹图》题诗。 “风”,无色无形,难以捉摸,要在画中加以表现,难度可想而知。而李方
-
其韵并寄茶二十一片折杨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蒍于。但信椟藏终自售,岂知碗脱本无橅。朅従冰叟来游宦,肯伴?翟仙亦号儒。棠棣并为天下士,芙蓉曾到海边郛。不嫌雾谷霾松柏,终恐虹梁荷栋桴。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
-
古文观止·宋金元文·欧阳修·醉翁亭记 环滁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