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寄微之三首》全诗赏析
有山万丈高,有水千里阔。
间之以云雾,飞鸟不可越。
谁知千古险,为我二人设。
通州君初到,郁郁愁如结。
江州我方去,迢迢行未歇。
道路日乖隔,音信日断绝。
因风欲寄语,地远声不彻。
生当复相逢,死当从此别。
君游襄阳日,我在长安住。
今君在通州,我过襄阳去。
襄阳九里郭,楼堞连云树。
顾此稍依依,是君旧游处。
苍茫蒹葭水,中有浔阳路。
此去更相思,江西少亲故。
去国日已远,喜逢物似人。
如何含此意,江上坐思君。
有如河岳气,相合方氛氲。
狂风吹中绝,两处成孤云。
风回终有时,云合岂无因?
努力各自爱,穷通我尔身。
作品赏析
喜逢:一作稀逢。-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改 一作:未改/难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
-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此诗作于唐穆宗(李恒)长庆四年(824),刘禹锡
-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一为居所移,苦乐永相忘。愿言均此施,清阴分四方。
-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的
-
想尔到边头,萧条正值秋。二年贫御史,八月古邠州。丝管闻虽乐,风沙见亦愁。望乡心若苦,不用数登楼。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见敏中初到邠宁秋日登城楼诗,诗中颇多乡思,因以寄和(从殿中侍御史出副邠宁。)
-
从山青水绿的南国,来游落日苍茫的北塞,淡淡的乡思交汇着放眼关山的无限惊奇,化成了这首“清丽高秀”的写景小诗。
-
“澧水桥西小路斜”,扣紧诗题,展开情节。“澧水桥西”交代诗题中的“城”,是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澧水”就从城旁流过。句中省略了主人公的动作,通过对“桥西小路”的描绘,告诉我们,诗人已经出了城,过了桥,缓步走在向西曲折延伸
-
失之忍第六十四失之忍第六十四 自古达人,何心得失。子文三已,下惠三黜,二子泰然,曾无愠色。 银杯羽化,米斛雀耗,二子淡然,付之
-
寺出飞鸟外,青峰戴朱楼。搏壁跻半空,喜得登上头。始知宇宙阔,下看三江流。天晴见峨眉,如向波上福迥旷烟景豁,阴森棕楠稠。愿割区中缘,永从尘外游。回风吹虎穴,片雨当龙湫。僧房云濛濛,夏月寒飕飕。回合俯近
-
该篇载于《剪灯新话》卷3,描写元朝末年淮安民家刘氏女刘翠翠与金氏子金定同学读书,私订终身,后来翠翠父母为她议亲,翠翠悲泣不食,坚持非金定不嫁。父母满足了女儿的意愿,招金定入赘。同学夫妇,新婚燕尔,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