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之《剪灯新话·翠翠传》内容解读与赏析
该篇载于剪灯新话卷3,描写元朝末年淮安民家刘氏女刘翠翠与金氏子金定同学读书,私订终身,后来翠翠父母为她议亲,翠翠悲泣不食,坚持非金定不嫁。父母满足了女儿的意愿,招金定入赘。同学夫妇,新婚燕尔,相得甚欢。但好景不长,未及一载,张士诚起兵高邮,翠翠为其部将李将军所掳。金定辞别父母,几经周折,历尽艰难险阻,费时七年,终于在湖州找到了李将军。金定谎称寻妹,李将军让他进府,与翠翠以兄妹之礼相见。金定被李将军留在帐下做计室,与翠翠一面之后,不得再见,心中痛苦,乘秋凉换衣之机写诗藏在衣领内转交给翠翠。翠翠和诗,表达了以死相从的决心。金定愈加伤心绝望,一病不起。翠翠将金定安葬在道场山下,回来后得病,两月而亡。李将军根据翠翠生前的请求,将翠翠埋在金定坟侧。明洪武初年,刘家有旧仆经商路过道场山侧,见朱门华屋,金定与翠翠出迎,留其食宿。翠翠托仆人捎信给父母。刘父见信后同旧仆来到道场山下,只见荒原野草,两座孤坟。刘父晚上睡在坟侧,梦中与翠翠、金定相见。
这是一篇描写元末社会动乱的作品。它深刻地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表明了作者对战乱的厌恶和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作品以元末动乱社会为背景,以刘翠翠和金定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为主线,着重写了战乱使他们的婚姻、家庭发生的变化。翠翠和金定自幼同窗读书,他们的爱情是在青梅竹马、互相了解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他们的婚姻是在自愿的前提下经过努力争取并得到开明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而实现的,他们的婚后生活是和谐美满的,“虽孔翠之在赤霄,鸳鸯之游绿水”,也不可比拟。然而,这样美好的婚姻和幸福的家庭生活却因战乱遭到破坏。
作品把这一对青年的命运与社会变动紧紧地连在一起,前后作了鲜明的对比。战乱前翠翠与金定的爱情,婚姻写得愈和谐美好,愈显出拆散他们家庭、逼杀他们性命的战乱和豪强势力的罪恶。战乱前后,翠翠与金定境遇的描写都是重彩浓抹,使两幅画面的色调,气氛形成强烈的反差。最美的东西被最丑的东西所毁灭,使作品充满了浓烈的悲剧气氛。结尾部分以超现实的笔法让翠翠与金定的鬼魂在阴世团圆,则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作品的悲剧气氛。
这篇作品另一个特点是写了开明的家长,这样的家长在其他作品中是少见的。
小说笔触细腻,翠翠与金定咫尺天涯,生离死别,写得哀婉凄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篇作品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艳异编、情史类略等小说类编已将此篇收入。小说家凌濛初将它改写成白话小说,题目为李将军错认舅 刘氏女诡从夫,收入二刻拍案惊奇卷6。根据本篇写成的戏曲,有明叶宪祖的杂剧金翠寒衣记,清袁声的传奇领头书。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开头四句写秋天傍晚时的景色:薄暮将临,烟霭消散,轻霞映天,空气澄鲜,微风荡漾着幽雅的帘幔,太阳的余晖斜照着深秀的树林。这是一幅清丽、明净、高远的秋暮图。
-
秦楼月① 范成大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②,罗帏暗淡灯花结③。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注释] ①秦楼月:据传李白始
-
高城直下视,蠢蠢见巴蛮。安可施政教,尚不通语言。且喜赋敛毕,幸闻闾井安。岂伊循良化,赖此丰登年。案牍既简少,池馆亦情闲。秋雨檐果落,夕钟林鸟远。南亭日潇洒,偃卧恣疏顽。
-
杨万里船离洪泽岸头沙, 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乾方是远, 中流以北即天涯。刘岳张韩
-
帝城行乐日纷纷,天畔穷愁我与君。秦女笑歌春不见,巴猿啼哭夜常闻。何处琵琶弦似语?谁家卨堕髻如云?人生多少欢娱事,那独千分无一分。
-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美文故事欣赏,欢迎大家参考! 把辉煌当作一种幸运 夏日时分,在路边休憩的我忽然瞥到大樟树上的风筝。从外形上来看,风筝残破不堪,显然是春天时分被挂在树上的。与放在店里货架上时相比,它显然已经“人老珠黄”。 在春天时节,这棵年愈古稀的树也算得上辉煌。这是一个很宽阔的操场,它就立在广场
-
汉宫春 晁补之 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 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 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 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
-
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 ① ,终朝而毕,不戮一人。子玉复治 兵于 ② ,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 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贾尚幼,后至,不贺。 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 子之传政于子 玉,
-
范忠文公在蜀,始为薛简肃公所知。及来中州,人未有知者。初与二宋相见,二宋亦莫之异也。一日相约结课,以“长啸却胡骑”为题,公赋成,二宋读之,不敢出所作,既而谓公曰:“君赋极佳,但破题两句无顿挫之功,每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