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全诗赏析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作品赏析
【注释】:开成二年(837),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了。诗题中“闲饮”二字透露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
前两联,字面上是抒写诗友聚会时的兴奋,沽酒时的豪爽和闲饮时的欢乐,骨子里却包涵着极为凄凉沉痛的感情。
从“少时”到“老后”,是诗人对自己生平的回顾。“不忧生计”与不“惜酒钱”,既是题中“沽酒”二字应有之义,又有政治抱负与身世之感隐含其中。“少时”二字使人想见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初生之犊不畏虎”的豪气。“老后”却使人联想到那种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气了。诗人回首平生,难免有“早岁那知世事艰”的感慨。
“共把”一联承上启下,亦忧亦喜,写神情极妙。“十千沽一斗”是倾注豪情的夸张,一个“共”字使人想见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情景,也暗示两人有相同的处境,同病相怜,同样想以酒解闷。“相看”二字进而再现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白、刘都生于公元七七二年,时年均已六十七岁,亦即“七十欠三年”。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两张皱纹满面的老脸,面面相觑,怎能不感慨万千?朋友的衰颜老态,也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怜惜对方也就是怜惜自己。在这无言的凝视和含泪的微笑之中,包含着多少宦海浮沉、饱经忧患的复杂感情。
“闲征”一联,具体描写“闲饮”的细节和过程,将题中旨意写足。这里的“闲”是身闲而心未尝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虽有高雅芳洁的情怀、匡时救世的志向和满腹经纶的才学,却只能引经据史,行行酒令,虚掷时光,这不是仁人志士的不幸吗?这里的“醉”,似醉而非真醉;与其说是醉于“十千沽一斗”的美酒,不如说是醉于“胜管弦”的“清吟”,虽然美酒可以醉人,却不能醉心,一般的丝竹可以悦耳动听,却无法象知己的“清吟”那样奏出心灵的乐章,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二句,把“闲饮”和内心的烦闷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一个“更”字开拓出“更上一层楼”的意境,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此番“闲饮”,似乎犹未尽兴,于是二人又相约在重阳佳节时到家里再会饮,那时家酿的菊花酒已经熟了,它比市卖的酒更为醇美哩,大概也更能解愁吧!“共君一醉一陶然”,既使人看到挚友的深情厚谊,又不难发现其中有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只有在醉乡中才能求得“陶然”之趣,才能超脱于愁苦之外,这本身不就是一种痛苦的表现吗?
这首诗写的是“闲饮”,却包蕴着极为悲怆的身世之感。首句“少时”起得突兀,遂又以“老后”相对;三句写“沽酒”,四句忽又牵入“相看七十欠三年”句。从一时“闲饮”,推衍到漫漫人生,实在高妙。全诗言简意富,语淡情深,通篇用赋体却毫不平板呆滞,见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工力。
(徐传礼)
-
《历代神仙通鉴》卷一九: (宋熙宁中) 台州张伯端 (字平叔,天台缨络街人) 于己酉宿天回寺,感遇青城丈人刘师傅,传金丹药物火候之秘,乃改名用成,号紫阳,择兴安之汉阴山中修炼(今之汉中紫阳县紫阳洞)。
-
【名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注释与译文]民生,人生。两句的意思是:我禁不住长声叹息泪流满面,可怜我的一生是多么艰难。另一种说法,“民生”指人民的生计,下句说哀怜人民的生活如此艰难,表现诗人
-
荥阳之战是楚汉之争中,项羽在荥阳(今河南荥阳北)打败刘邦的又一次著名战役。汉王刘邦在彭城大败后逃至下邑(今安徽砀山),收集散亡的士卒。刘邦驻军荥阳(今河南荥阳北)。萧何又发关中老弱前往增援,汉军复振。
-
翩翩平肩舆,中有醉老夫。膝上展诗卷,竿头悬酒壶。食宿无定程,仆马多缓驱。临水歇半日,望山倾一盂。藉草坐嵬峨,攀花行踟蹰。风将景共暖,体与心同舒。始悟有营者,居家如在途。方知无系者,在道如安居。前夕宿三
-
【名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注释与译文]倩(qián),口颊含笑的样子。盼,眼睛黑白分明。两句意为:轻盈笑时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诗句写美人的仪容神态,生动逼真。 参考文献 《诗·卫风·硕人》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男人被伤心的古诗词,内容包括男人伤心的诗词,表示男人悲伤的诗句,男人的忧伤诗词。1. 《江城子·南来飞燕北归鸿》宋代:秦观 原文: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绿鬓朱颜重见两衰翁。别后悠悠君莫问,无限事,不言中。小
-
9月3日 这秋来的第三天,我还没有意思想着下田做活,很想再到田园间徜徉个一天半天,前两日的优游不惟兴未尽,反惹起兴致更旺。但是我没有真的出去。我留在家里,想查察秋到家来。秋是到家来了,家里头显得澄澄的
-
《梅花·解语花梅花》咏梅花诗鉴赏 吴文英门横
-
《爱莲说》是宋代文学家周敦颐的作品,通过对莲花的观察,揭示了莲花与人生的深刻内涵。莲花在污浊中茁壮成长,象征着人在世俗中保持清高和超脱。作者以审美的态度来赞美莲花,表达自己对莲花的热爱之情。通过莲花不惧污浊,用生命力征服世界的形象,强调了人们应该追求高尚品德,坚守正义,并在世俗纷扰中保持内在的纯洁和静谧。这篇作品歌颂了莲花的美丽与品质,同时也是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
[原 文] 元丰六年(1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②,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③,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④。怀民亦未寝,相与⑤步于中庭⑥。 庭下如积水空明⑦,水中藻荇⑧交横⑨,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