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和《雉媒》》全诗赏析
和之一何晚,今日仍成篇。
岂唯鸟有之,抑亦人复然。
张陈刎颈交,竟以势不完。
至今不平气,塞绝泜水源。
赵襄骨肉亲,亦以利相残。
至今不善名,高于磨笄山。
况此笼中雉,志在饮啄间。
稻梁暂入口,性已随人迁。
身苦亦自忘,同族何足言?
但恨为媒拙,不足以自全。
劝君今日后,养鸟养青鸾。
青鸾一失侣,至死守孤单。
劝君今日后,结客结任安。
主人宾客去,独住在门阑。
-
垂钓 ◆ 梭 罗 有时,一天的除草既毕,我遂去湖边寻找我的钓鱼侣伴,这种人钓鱼的瘾头最大,已经从一早钓到这时,仿佛一片落叶那样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出处】唐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意思】八月天高气爽,却不料突然刮起一阵呼啸的狂风,卷走了我屋上的三层茅草。 【赏析】一怒字和一个卷字,突出了风势之
-
《诗》,上通于道德,下止于礼义。|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诗》,上通于道德,下止于礼义。》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山上巴子城,山下巴江水。中有穷独人,强名为刺史。时时窃自哂,刺史岂如是?仓粟喂家人,黄缣裹妻子。[忠州刺史以下,悉以畬田粟给禄食,以黄绢支给充俸。]莓苔翳冠带,雾雨霾楼雉。衙鼓暮复朝,郡斋卧还起。回头
-
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 ① 。(《吕氏春秋 · 贵公》) 【注释】 ①公:公正。 【译文】 治理天下,首先要公正,公正则天下就太平了。 【感悟】 我国的社会治安为什么不是很好,有些地方甚至在日
-
止于至善 朱本称此章为“传之三章,释止于至善”。旧本“《诗》云邦畿千里”至“与国人交止于信”一段,在“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后。
-
短篇小说。高晓声著。写于1979年。作品通过普通农民李顺大造屋的坎坷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农村长期以来在“左”的路线影响下的落后状况和农民身受的祸害。李顺大善良、本分、勤劳,为了造三间瓦屋,一家人拚
-
这是一首次韵的诗,就是完全按照陈元龙原诗的韵脚来写的,所以作诗的意图除了歌咏白桃花外,就在于表现诗人驾驭文字的手段和运思的巧妙。
-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此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
-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坚强地盛开,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