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这首诗有 “归乡行” 和 “离乡行”二说,均可通; 细玩 “江春入旧年” 句意,似以前说为胜。 诗人泊船于北固山下,从船舱固定的观察点向外张望,只见客路萦绕青山,又伸向远方,行舟疾驶江面,仿佛跑到了绿水前面。前句是静态的描写,为远望所得,蜿蜒的驿路不禁撩起乡思;后句是动态的刻画,为近观所见,他人的行舟自会惹动离愁。这幅联语使用工丽的对句,写得动静相生,映带成趣,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再结合题面,可知首句中的“青山”当指北固山,次句中的“绿水”则指长江,这就坐实了泊船于北固山下的特定位置,而“青山”、“绿水”的鲜明色彩又似不经意地点染了江南的秀色,“一身而二任”,开篇起得可谓平稳而得势。 颔联状摹长江景色:“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诗人今番从吴、楚还乡是走水路,由长江北上邗沟,再经通济渠,直抵洛阳。因而写江景是题意所须。这两句妙在能绘出江行之人眼中的典型之景,道出江行之人视野开阔的共同感受。特别是下句,一个“正”字和一个“悬”字用得极好,表明了船是顺风行驶,正好借助风力。如风力过小,不好说 “正”; 风力过大,也难以说“正”。只有风力恰到好处,才得以一帆高 “悬”。清代学者王夫之曾经盛赞这句诗能“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薑斋诗话卷上),是极有见地的品鉴。如果是武陵渔人泛舟于惠风和畅的桃花溪中,或是西江商旅买舸行经惊涛骇浪的三峡险滩,又怎会出现这“风正一帆悬”的江行特有的景观呢?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诞生于黑夜已残之时,江春来到寒冬未尽之日。一个“生”字和一个“入”字,赋予了无生命的 “海日”和“江春” 以感情和性灵,这些最美好的事物仿佛特意提前赶到人世,殷勤地为人们献出光明和春意,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幸福。“江春入旧年”句,除了表明长江景物在行将消逝的残冬中已呈现出融融春意,还告诉我们,这一年的立春是在旧历年底。第三联具有郁勃奋发之气,给人一种生生不已的感受,写得最为警策,也最为活脱。无怪乎明代胡应麟把这幅联语视作盛唐诗歌的代表,清代沈德潜称它 “一经锤炼,便成警绝”,纪昀也说这“全是锤炼工夫”。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诗人滞留吴地,满怀客居之感和思乡之情,于是产生一个念头:托付北飞的鸿雁,请它们将一封家信带到故乡洛阳,就说不久(或许是春节前夕)即可与家人团聚。这一联用抒情的咏叹笔调作结,截住前面的景语,最为和谐得体。 全诗意境明朗开阔,格调刚健清新,写景具有鲜明特征,抒情道出特定感受,已经完全摆脱了齐梁纤弱柔靡诗风的影响,是首传诵人口的好诗。
-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镇,旧传是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 期:难以预料。江东: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才俊:才能
-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值此白露时节,秋草已生满庭院,更加思念远在长安的亲人。“秋草”、“白露”更加形象的体现出秋天的清冷,为下文抒别情离思定下基调。南朝宋诗人谢惠连有《捣衣》诗,亦写秋景秋意,其中有云“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
-
州县才难适,云山道欲穷。揣摩惭黠吏,栖隐谢愚公。
-
昔年亟攀践,征马复来过。信若山川旧,谁如岁月何。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令图犹寂寞,嘉会亦蹉跎。宛宛樊城岸,悠悠汉水波。逶迤春日远,感寄客情多。地本原林秀,朝来烟景和。同心不同赏,留叹此岩阿。
-
屈原九歌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
-
卢俊义真高兴吗?卢俊义是大名府里的一个大财主。他没有野心、知足常乐,家庭生活富裕安稳,从不惹是生非。他在大名府的日子,算得上是惹人
-
侧手区区岂易遮,奔流一瞬卷千家。共疑智伯初围赵,犹有张汤欲漕斜。已坐迂疏来此地,分将劳苦送生涯。使君下策真堪笑,隐隐惊雷响踏车。 作品赏析【原题】:有言郡东北荆山下,可以沟畎积水,因与吴正字、王户曹同
-
比兴传统与中国现代新诗的物态化特征瞻万物而思纷——陆机:《文赋》从“生成”和“修辞”两个侧面观察中国现代新诗,我们不难看出古典诗学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人民日报精选40首古诗词,内容包括人民日报最美诗词四十首,人民日报最美诗词四十首,人民日报中国古诗最美四十首。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
水仙子·山斋小集 张可久 玉笙吹老碧桃花。石鼎烹来紫笋芽。 山斋看了黄筌画。荼蘼香满把。 自然不尚奢华。醉李白名千载。 富陶朱能几家。贫不了诗酒生涯。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