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② 是陋室,唯吾德馨③。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 笑有鸿儒④,往来无白丁⑤。可以调素琴⑥,阅金经⑦。 无丝竹⑧之乱耳,无案牍⑨之劳形。南阳诸葛庐⑩,西 蜀子云亭(11),孔子云:“何陋之有(12)?”
【注释】①选自刘梦得文集。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今 河南洛阳)人。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铭,一种文体,用以称扬、规戒或 兼寓褒赞鉴戒之意。
②〔斯〕此,这。指示代词。
③〔馨(xīn)〕能散布到远处去的芳香。这里指德行的美好。
④〔鸿儒〕大儒,指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⑤〔白丁〕指不学无术之人或缺乏文化的人。
⑥〔调素琴〕调,抚弄。素琴,无弦的古琴。晋书·陶潜传:“性不 能音,而蓄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 趣,何劳弦上声!’”
⑦〔金经〕指用泥金(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书写的 佛经。
⑧〔丝竹〕这里泛指乐器发出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⑨〔案牍〕指官府的文书。
⑩〔诸葛庐〕诸葛亮住的草庐。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丞相,未 出山前,曾隐居在南阳(今湖北襄阳一带)。
(11)〔子云亭〕即扬子宅。遗址在今四川成都。扬雄字子云,成都人, 西汉辞赋家。
(12)〔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这里只引用“何陋之有”,即含有“君子居之”的意思。
【译文】山不在高低,有神仙就会著名;水不在深浅,有蛟龙就显示神灵。这 小屋虽然简陋,但我的德行高尚却远近传闻。碧绿的苔痕布满台阶,青 青的草色映进门帘。博学之士在这里谈笑风生,往来的朋友都是有知识 的人。既可以弹奏无弦的琴,又可以阅读金字佛经。没有管弦乐曲扰乱 心境,也没有官府文书劳神伤身。如同南阳的诸葛庐,又像西蜀的子云 亭。孔子说过:“这有什么简陋?”
字数:830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340-341页.
-
出处从来自不齐。后车方载太公归。谁知孤竹夷齐子,正向空山赋采薇。黄菊嫩,晚香枝。一般同是采花时。蜂儿辛苦多官府,蝴蝶花间自在飞。 作品赏析注释】①“出处从来自不齐”,为一篇主脑,以下分别示以历史人
-
众仙翼神母,羽盖随云起。上游玄极杳冥中,下看东海一杯水。海畔种桃经几时,千年开花千年子。玉颜眇眇何处寻,世上茫茫人自死。
-
白居易有两个好友,年轻的时候跟元稹交往最深,两人并称“元白”。而晚年则跟刘禹锡的关系较近,并称“刘白”。如果没有二人深厚的友谊,没有白居易对刘禹锡的肯定与欣赏,是不会有这首诗的。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刘白二人相互赏识
-
【名句】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注释与译文]三径,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西汉王莽专权,兗州刺史蒋诩隐居乡里,于院中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两位隐士来往。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
-
重刑少赏,上爱民,民死赏;多赏轻刑,上不爱民,民不死赏。利出一空者,其国无敌;利出二空者,国半利;利出十空者,其国不守。(《商君书·靳令》) 【注释】 一空:即一孔,指一个渠道,一种途径。 【译文】
-
古人登楼、登高,每多感慨。王粲登楼,怀念故土。杜甫登楼,感慨“万方多难”。许浑登咸阳城西楼有“一上高城万里愁”之叹。李商隐登安定城楼,有“欲回天地入扁舟”之感。尽管各个时代的诗人遭际不同,所感各异,然而登楼抒感则是一致的。 这首词一
-
【原题】:叠蒙林子长和章愈索愈奇未敢遽竖降旗犹能背城借一也
-
炎歊郁然蒸,午景炽方焰。子来清风兴,萧萧吹几簦又如沃琼浆,遽饮不知厌。嗟予学苦晚,白首困铅椠。危疑奚所质,孔孟久已窆。群儒窒自私,惟子通且赡。幸时丐赢余,屡得饱饥歉。严严春秋经,大法谁敢觇。三才失纲
-
雄豪而妙苦而腴,只有琴聪与蜜殊。?钱塘僧思聪总角善琴,后舍琴而学诗,复弃诗而学道,其诗似皎然而加雄放。安州僧仲殊诗敏捷立成,而工妙绝人远甚。殊辟谷,常啖蜜。?语带烟霞従古少,?李太白云,他人之文,如山
-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作品赏析【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