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榷》
国榷
明末清初谈迁撰。编年体明史。共104卷,2卷首4卷,记述明代帝王世系、地理、封爵和职官。谈迁在明亡以后,自署“江左遗民”终身不仕,致力于子史百家之学。因不满于诸家编年体明史的讹陋,与明代历朝实录的忌讳失实,立志编撰明史。从明天启元年(1621)开始,以明实录为本,参阅有关明代史书100余种,六易其稿,于天启六年成书,后又陆续修订增补。二年后全稿被盗,又发愤重新撰写。其间曾携稿入京,进访降臣、皇亲、宦官和公侯门客,搜集遗闻,进行订补,历35年完稿。该书记述平实,广征博采,总起来说,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对于实录中避而不谈的一些重要史实,敢于直书,如对朱元璋晚年杀戮功臣事,对建文朝一代史事,对万历以后明与满洲先世建州女真(后金)等事,可补它史之不足,史料价值较高。二对重要史事均有评论,往往引各家之说,而列自家的见解于其后,较为精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第11卷惠宗建文三年于复谪齐泰、黄子澄,命大理司卿薛岩往赦燕庶人罪事下评论说:“谈迁曰:斩晁错以谢七国,摈齐、黄以款北平,今昔之谬,如出一辙。天方授燕,即函齐、黄首致之,曷益哉?李得成甫归,薛岩继往,一而再,再斯亵矣!兴师百万,而犹思假郦商陆贾之口,畴为信之,固不俟其逆命也”。三详于史实的考订,所用史料较为可信,其中记载万历以后70余年的史事,尤为详尽,收集有不少明代建州史料,以及各种邸报,方志及官吏、遗民口述材料。并编补崇祯朝十七年史事共15卷,可补明实录之缺。该书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只有少量抄本流传,且多脱佚。1958年古籍出版社据蒋氏衍劳草堂抄本和四明卢氏抱经堂抄本互相校补,出版校点本,书前有张宗祥题记、明喻应益序,作者自序及义例,全6册精装,为目前最好的版本,1988年中华书局重印。
-
【3722】康德的世界(〔德〕曼弗雷德•盖尔著,黄文前、张红山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2 2万字,2018年4月第2版,49元)△通过书信、他人著作
-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
那年,乌乡正在筹备一个文化活动,活动的名称叫“大诗人乌有文化节”,邀请了乡内外的名流开会。会开完了,安排了酒席,是在乌乡最有名的乌
-
题解 这首诗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探讨,叙写了游子思父的别离之情。清人徐增《而庵说唐诗》评论这首诗:“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
-
秦地见碧草,楚谣对清樽。把酒尔何思,鹧鸪啼南园。余欲罗浮隐,犹怀明主恩。踌躇紫宫恋,孤负沧洲言。终然无心云,海上同飞翻。相期乃不浅,幽桂有芳根。
-
【经文】 礼器 ① ,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 ② ;措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 ③ ,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故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三首秋思评课,内容包括四下23古诗词三首预习卡评课,古诗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的诗意和表达,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古诗词三首秋思作文300字。四年级下册《古诗两首》评课稿设计平时的古诗教学中,我都是一首一首地教,一节课就教一首。自从听了王乐芬老师的课之后,我才知道原来能在一节课
-
第一首“西忆岐阳信,无人遂却回。”杜甫身陷贼中的唯一念想和寄托,就是行在中的唐肃宗了。《孟子》中说“圣人三日无君则惶惶然。”杜甫虽不是圣人,但“一饭未尝忘君”(苏轼评价杜甫语),却不得不说是圣人对杜甫的影响。杜甫于身陷贼中之际依然西望行
-
虚是空虚,实指实在,是人所共知的。不过,战争行为里,虚和实又有特别的含义,凡说到虚,是说兵力的空虚而薄弱;实,则是兵力的集中而强大。
-
仓中鼠曹邺①官仓老鼠大如斗②,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人君口③。【注释】①曹邺:见《姑苏台》。②斗:古代容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