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苦雨》赏析
周作人苦雨原文
刚看到这“苦雨”两字,人们也许以为作者是要讲述绵绵阴雨给人带来的苦楚或恶劣的心境。其实不然。这封信一开始就点出雨中的“佳趣”,而且全文似乎就落在这两个字上。请看,“苦雨”竟然化作了诗境,而且还不是单一的诗境:“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是一种梦似的诗境。”此其一;“仰卧在脚划小船内,冒雨夜行”,尽显水乡风趣。此其二;“一叶扁舟在白鹅似的波浪中间滚过大树港,危险极也愉快极了”。此其三;作者甚至还遥想远方行人——那位伏园兄胡坐骡车中,在大漠之上,大雨之下,喝着汽水,悠然进行那种不亦快哉的情景。此其四。也许是因为作者自己正是那种在任何境遇中都能保持悠哉游哉的心态的人,所以也最能在平常的生活中发掘出诗意诗情。对他来说,苦雨又何苦之有!
不过,要是一直如此写下去,也许有点不合情理了。因为,既然称之曰“苦雨”,总该有令人烦恼的地方罢。果然,作者笔势一转,向朋友诉起“苦”来。整整两大段的文字似乎都在落实这“苦雨”二字。雨淋坍了墙引来梁上君子,雨声惊醒睡梦,积水上了台阶浸入书房等等,这类“苦”事,读者们也许都经历过,很容易引起共鸣。可是我们读着读着,又感到作者的用意,与其说是在渲染这个“苦”字,倒不如说是用雨中之苦反衬雨中之乐。所以下文作者的笔势又一转折,回到了信的开头所点到的“佳趣”这两个字上。当然文势的转折是十分自然、不着痕迹的,在述说了一番“苦”处后,顺便说到“这回的大雨,只有两种人最是喜欢”。这“两种人”其实只有一种真正是人,另一种却是小动物。那“人”便是小孩了,其实还有大人们。他们见小孩玩得有趣便也参加进来。玩什么呢?原来是大雨使院子成了“河”,于是小孩乃至大人都下去“淌河”了。这是实实在在的雨中佳趣,是充满童真童趣的快乐的境界,大人们似乎也一下子返回到童稚的时代,享受着这难得的情趣。到此境界,一个“苦”字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第二种喜欢下雨的竟是蛤蟆。把蛤蟆和小孩大人相提并论,似乎很滑稽,其实是浓浓地突出了生活的情趣。雨天里听到蛤蟆的叫声,加上可以淌水的“河”,岂不是平添了几分大自然的氛围和回归自然的心境,这正是住在城里的人难得享受的,也是作者心向往之的。自然的情趣和童真童趣相映成趣,这“趣”就特别浓了。至此,我们不难体会到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苦雨”这个题目了。“苦雨”中也有佳趣在,以此类推,整个人生其实处处都有佳趣在,关键在于你是否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寻找和发现,当然这个道理作者并没有这么说。他只说“我本来只想说说个人的私事,此外别无意思”。究竟有什么意思,读者自己去体会吧。
一封平平常常的信,文势一波三折,而在不知不觉中传达出一种诗意、一种美——这大约就是作者的本领吧。
徐缉熙
-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琵琶之音幽咽梗塞如泉流冰下,丝弦象折断了似的,声音渐渐凝 结休止了。另有一种幽情暗恨缓缓升起,此时琵琶无声,但比有声更
-
《月出》则更注重意境和韵味,“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这样一个与月光交相辉映的美女,见之而忘俗,怎能让人不为之所动。
-
越中蔼蔼繁华地,秦望峰前禹穴西。湖草初生边雁去,山花半谢杜鹃啼。青油昼卷临高阁,红旆晴翻绕古堤。明日汉庭征旧德,老人争出若耶溪。
-
【名句】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语出汉代扬雄《法言·君子》。圣人对于天下万物,有一种东西不知道就认为是耻辱。说明人应好学博闻,对一切知识,都应有所了解。
-
《王贵与李香香》是一首名诗,描绘了王贵和李香香的爱情故事。诗中王贵是一个农民,李香香是一个卖花的女孩。他们深爱着彼此,但却因命运的安排而分开。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歌颂,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诗精炼而简洁,语言优美,通过富有感情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真挚和美好。读完这首诗,让人们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人生的意义。
-
《心乐而声泰。》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乐观少愁类名言句子
-
风卷飞花自入帷,一樽遥想破愁眉。泥深厌听鸡头鹘,(蜀人谓泥滑滑为鸡头鹘。)酒浅欣尝牛尾狸。通印子鱼犹带骨,披绵黄雀漫多脂。殷勤送去烦纤手,为我磨刀削玉迹
-
白朴好事从来天生俭, 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忺。白朴(1
-
【注释】:赵长卿这首《阮郎归 》,题为客中见梅。词的意蕴是以梅花象征客子,词的主旨在题目藏而不露。“年年为客遍天涯 。”年年为客,极写飘泊时间之漫长。遍天涯,道尽飘泊空间之辽远。作者开篇径言与家乡的隔绝,真实地道出心灵上所担荷的羁愁之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