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八娘娘庙会
东北的娘娘庙里供奉着众多的娘娘,统称为子孙娘娘。而主神多为碧霞元君,全称为天仙圣母永佑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元君”之称,是道教对女仙的尊称。碧霞元君在东北深受尊崇,大概是与她诸多神奇的来历之说及其广大的神通分不开。其一说,她是汉朝宫中大殿玉女雕像。五代时,大殿塌圯,玉女像掉入池中。宋朝时,真宋皇帝到泰山封禅,来池边洗手,忽见玉女石人于水中冒出。于是真宗下令在泰山建祠供祀,以其为圣帝之女,因而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其二说,碧霞元君本是黄帝手下的一个仙女,后随西昆仑真人修行得道,成为碧霞元君;其三说,汉明帝时,有个大善人石守道,其妻金氏生了个女神童,聪慧无比。三岁知人伦,七岁晓诸法,十四岁得曹仙长指点入泰山黄花洞修炼,道得飞升,做了碧霞元君;其四说,碧霞元君乃九天以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神兵,遍察人间善恶;其五说,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之女。以上诸说以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之女最为流行,说她的父母都住在泰山上,故又有“泰山娘娘”之称。“泰”字在易经·泰卦内表示“天地交而万物通”之意,故人们附会为妇女生子之意。又说她“岱居本位,其色惟碧,东方主生,一本乎坤元资生万物。”就是说碧霞君滋生万物,主生,所以被民间视为“送子娘娘”。
几千年来,中国人有一个传统的心态,那就是“多子多福,子孙满堂”。缺嗣之人祈求子嗣,求仙拜佛,就成了自然的事。于是,每逢旧历四月十八,婚后尚未生育的信女们,便去娘娘庙求子。她们往子孙娘娘身上的泥孩脖子上挂红线或红绒绳,烧香叩头,据说这样便能求来孩子,俗称“拴娃娃”。有的庙上,还特为人们准备了泥做的娃娃或纸糊的娃娃,以供求嗣者“窃取”。当然,求子是少不了要付“子孙钱”的。平时舍不得吃喝的信女们,此刻却显得格外大方,把省吃俭用攒下的两个钱,全拱手献给了子孙娘娘。
赶娘娘庙会这天,除了求嗣的以外,还有给小孩押名的;有给十二岁小孩跳墙还愿的;还有往“施不全”像上挂咸菜疙瘩,挂麻披的。据说挂咸菜疙瘩可以治气管炎,挂麻披可以治抽筋。当然更多的还是逛庙会看热闹的。
-
《先秦散文·管子·权修第三(节选)》原文鉴赏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出处】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译注】剑门关外忽然传闻官军收 复了蓟北,我刚听到这个消息,不禁泪 流满面,打湿了衣裳。剑外:四川剑门 关以南的地方,也
-
履道坊西角,官河曲北头。林园四邻好,风景一家秋。门闭深沉树,池通浅沮沟。拔青松直上,铺碧水平流。篱菊黄金合,窗筠绿玉稠。疑连紫阳洞,似到白苹洲。僧至多同宿,宾来辄少留。岂无诗引兴,兼有酒销忧。移榻临平
-
明·张岱2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2,余道镇江往兖3。日晡4,至北固5,舣舟江口6。月光倒囊入
-
(旦上,唱) 【绕地游】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 (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 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 翦不断,理还乱
-
买了几瓶秋梨膏,百合莲子的炖煮次数也频了,秋风秋雨也好,秋高气爽也罢,秋食是定规的。想着倒是可以做佛手炖了,理气和胃利咳,与秋梨膏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① (《孟子》) 【注释】 ①老吾老:以吾老为老,尊敬我家的老人。前面一个“老”是动词,“以什么为老”、“尊敬”;后一个“老”是名词,“老人”。幼吾幼:以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凄凉遗迹洛川东,浮世荣枯万古同。桃李香消金谷在,绮罗魂断玉楼空。往年人事伤心外,今日风光属梦中。徒想夜泉流客恨,夜泉流恨恨无穷。
-
“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杨王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出处】唐杜甫《 戏为六绝句其二 》。 【意思】王杨卢骆用的是初唐时的诗 体,作文轻薄的讥笑声则喋喋 不休。 【全诗】 《戏为六绝句其二》 .[唐].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