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多景楼》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曾巩多景楼
欲收嘉景此楼中,徒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②
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注释】 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的甘露寺中。米芾甘露寺诗序云:“多景楼背山面江,为天下甲观,五城十二楼不过也。”徙倚:流连徘徊。②呗(bai拜):梵文意为赞叹,歌咏。这里指僧人诵经声。淮南月:镇江在淮南,故云。冥鸿:飞入远天的鸿雁。用杨雄法言·问明“鸿飞冥冥”语及嵇康赠秀才入军“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意。
【译文】 想周览江山风月胜景,最好置身此楼之中。只须徘徊倚阑,凭高四望,万千气象自与心目相通。看云气和水光氤氲,浮现出碧瓦朱甍;夕阳下霞光山色青红相间,镶入远处的天空。月光浸染的淮南原野上,飘荡着佛寺夜课的钟声梵唱;航行万里的大江帆船,将凌驾强劲的海风。尽管我老境渐至,衣襟上落满了尘土;可一颗心和一双眼,仍然在注目艳羡那高振健翮、远翔天宇的飞鸿!
【集评】 今·刘乃昌:“体现了诗人‘蹑景追飞’的远大抱负。全诗视野宏阔,韵格浏亮,形象鲜明,对仗工稳,确能表现出多景楼的胜景伟观。”(宋诗鉴赏辞典第187页)
今·金性尧:“颔联写倚阑所见的‘多景’,颈联则把想象伸向远处:寺中的钟呗之声一直传送到静寂的淮南夜空,江边的帆船随着海风而航行万里。末两句自叹老去,只能目送飞鸿,仍以远思作结。”(宋诗三百首第87页)
【总案】 元人方回在评点曾巩的七律上元时说:“洪觉范妄诞,著其兄彭渊才之说,以为曾子固不能诗(指惠洪冷斋夜话卷九载渊才‘恨曾子固不能作诗’之说)。学者不察,随声附和。今渊才之诗无传,而子固诗与文终不朽。两上元诗止是一意。‘金地夜寒消美酒,玉人春困倚东风。’岂不能诗者乎?非精于诗者,不到此也。……大抵文名重,足以压诗名。……子固诗一扫‘昆体’所谓饾饤刻画咸无之。平实清健。自为一家。后山未见山谷时,不惟文学南丰,诗亦学南丰。既见山谷,然后诗变而文不变耳。”(瀛奎律髓卷十六)方回为曾巩鸣不平,意见公允。但他所称道的两首上元诗,尚不及这首多景楼。这首诗巧借多景楼居高临下之势,展开一幅色彩明丽、钟呗悠扬、远近有致、境界开阔的画面,笔笔不隔,读之宛然在人目中耳际。意象安排妥帖,对仗工稳自然,颔联“乱”、“浮”、“含”、“入”四个动词精妙,都显出作者诗艺之纯熟。清人潘德舆说曾巩七律与七绝,“皆精深婉约,得诗人之风旨”(养一斋诗话卷四),从本书所选的这三首律绝看,信然。
-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我欲一问之。飘然若流星。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此诗另有一作客有鹤上仙。飞飞凌太清。扬言碧云里。自道安
-
我诗如病骥,悲鸣向衰草。有儿真骥子,一喷群马倒。养气勿吟哦,声名忌太早。风涛借笔力,势逐孤云扫。何如陶家儿,绕舍觅梨枣。君看押强韵,已胜郊与岛。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文言文有拼音,内容包括初中文言文必背5o篇及拼音,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要背的文言文和课外古诗词10首不用翻译了,,求九年级上册语文需要背过的课文,文言文,课外古诗,带注音。1.《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
石唐仙室紫云深,颍阳真人此算心。真人已去升寥廓,岁岁岩花自开落。我昔曾为洛阳客,偶向岩前坐盘石。四字丹书万仞崖,神清之洞锁楼台。云深路绝无人到,鸾鹤今应待我来。
-
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陶潜醉不知。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
-
游子欲言去,浮云那得知。偏能见行色,自是独伤离。晚带城遥暗,秋生峰尚奇。还因朔吹断,匹马与相随。
-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同日 红1军团之红12军正式编成 : 红1军团的红12军,其主力是由原井冈山时期的红4军第31团扩编的第3纵队组成,是红1军团、红1方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0年6月,红4军重占长汀,根据中共中央
-
书生苦信书,世事仍臆度。不量力所负,轻出千钧诺。当时一快意,事过有馀怍。不知几州铁,铸此一大错。我生涉忧患,常恐长罪恶。静观殊可喜,脚浅犹容却。而况钱夫子,万事初不作。相逢更何言,无病亦无药。
-
黄宗羲 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 (1) ,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 (2) 。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 ,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