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注释】
选自墨子·亲士。
一源:一个源头。
镒(yì):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
裘:皮袍。
白:指狐狸腋下纯白的皮毛。
【赏析】
人的才能,必定是胸襟广大、虚怀若谷的人善于学习,善于积累得来的。墨子说:
“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意思是:长江黄河之水,并非来自一个源头;千金之裘,也非一只狐狸的腋毛做成。
墨子认为:一个贤能之人,应该广泛听取不同意见,不能只听顺耳的,排斥相左的。长江黄河之所以波涛滚滚,一泻千里,就是汇集千溪万壑,不因其小而拒绝;圣人之所以有治理天下的才干,也是因为他勇于承担责任,善于接受不同意见,汇聚了众人智慧的结果。
这一句,墨子以江河、狐裘为喻,表达积少成多、积小智为大智、积小善为大善的道理,能给人以丰富的启示。
-
书不记, 熟读可记; 义不精, 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 直是无著力处。而今人贪利禄而不贪道义, 要作贵人而不要作好人, 皆是志不立之病。
名言: 书不记, 熟读可记; 义不精, 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 直是无著力处。而今人贪利禄而不贪道义, 要作贵人而不要作好人, 皆是志不立之
-
起首三句,想象奇特而瑰丽,落笔颇为不俗:近在咫尺的屏风,在迷离中居然看成像天般遥远。一实一虚,一近一远,通过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情人远别的怀思。“十洲”,是仙人所居、人迹罕至之地。托名为汉东方朔撰的《十洲记》载,在八方大海中,有祖洲、
-
钱允治 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因 ① 。 赵驼拍手呵呵笑,世上原来无直人。 【注释】 ①缘因,原因。 【评说】 本诗选自故宫博物院藏李士达墨迹《三驼图》上钱允治题诗。 钱允治(1541—?),明
-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作品赏析【鹤注】当是大历元年夔州作。【顾注】诗言江上倚楼,此夔州西阁所作也。江上日多雨①,萧萧
-
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偶谒大中精蓝中,遇故人烹日注茶,果不虚示,故诗以记之。?建茶三十片,不审味如何。奉赠包居士,僧房战睡魔。?昨日点日注极佳,点此,复云罐中余者,可示及舟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周一首古诗词注音版,内容包括古诗300首大全拼音版,诗经中的一首诗注音版,一年级古诗带拼音,急求。01 咏鹅 骆宾王 é é é 鹅 , 鹅 , 鹅 , qū xiàng xiàng tiān gē 曲 项 向 天 歌 。 bái m
-
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通过描写狩猎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追求豪情和自由的心态。诗中注释和评析展示了苏轼对于诗意与生活的独特理解,同时也揭示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观察。这篇文章对《江城子 密州出猎》进行了简要概括,旨在让读者对这首诗有一个初步认识。
-
(宋)文天祥 晓色重帘卷, 春声叠鼓催。 长垣连草树①, 远水照楼台。 八境烟浓淡②, 六街人往来③。 平安消息好, 看到岭头梅④。 【题解】 八境台在赣州城北的章、贡水合流处。建于北宋嘉祐年间(10
-
别後山光寒更绿,秋深酒美色仍清。绕亭黄菊同君种,独对残芳醉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