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
【注释】
选自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别材:亦作别才。指诗人要别有一种才能和素质,即形象思维的才能。
别趣:与“理”相对,指诗人和诗歌要有不同于理论概括的别种情趣,有生动的美感形象,而不仅仅是单纯地发议论、讲道理。趣,亦称兴趣,兴致,指诗歌必须具有美感形象,能引起人的审美趣味。
不涉理路:就是不以议论为诗,不在诗中讲抽象的理论、概念。理路,指书理议论。
不落言筌:就是不因单纯追求辞藻、韵律,而淹没了诗人的真情性。筌,本义为捕鱼的竹器。庄子有“得鱼忘筌”之说。这里指文字和书本功夫。
【赏析】
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论及诗人才能素质时,提出“诗有别才”的观点,而对于诗歌创作,则要求有不同于理论概括的别种情趣,有生动的富于美感的形象,反对在诗中讲抽象的理论、概念。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而古人未尝不读书、不穷理。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意思说:诗人要别有一种才能和素质,即形象思维的才能,而不在于读了多少书,有多么广博的学问。诗歌要有不同于理论概括的别种情趣,即有生动的美感形象,而不仅仅是单纯地发议论、讲道理。古代诗人未有不读书、不研究道理的。然而他们却不在诗中讲抽象的理论、概念,也不为了追求辞藻、韵律,而淹没了诗人的真情性。这样创作出来的诗歌,才是优秀的。
严羽论诗,重视诗歌的艺术性和抒情特点,讲求“兴趣”,含蓄蕴藉。他称赞“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充分肯定盛唐诗歌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写作,具有生动感人的形象,诗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而宋时理学家有以理语为诗的习气,苏轼、黄庭坚和江西诗派喜欢“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引经据典,堆垛学问,使诗歌走向议论化、散文化的道路,甚至追求“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的文字和书本功夫,破坏了诗歌意境的创造,违背了诗歌的特点和创作规律。
为此,严羽提出“诗有别材”、“诗有别趣”的观点,强调诗歌创作要有不同于理性思维的别种才调,而与学问大小无关,“非关书也”。主张诗歌以“吟咏情性”为主,要用形象思维,使有别种旨趣,“非关理也”。同时提出,诗歌创作应该做到“不涉理路,不落言筌”,即是说,诗歌创作要有一种与达书穷理不同的方式,不能循迹理论思维的路子,走向概念化,也不能局限于语言雕琢上,刻意求工。他要求艺术表现不应太实太切,而应不粘不脱,若即若离,创造一种“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但是,严羽并非一概排斥多读书多穷理,而是指出:应当如何读书,如何穷理?他说,作诗迈入“正路”,就是以李、杜为中心,熟读、参透从楚辞到盛唐各名家的诗歌,加以精细地参究探索,“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以提高诗人“别材”的水平。反对逞才使事,以文字、才学为诗。他还说,“诗有词理意兴,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词理意兴,无迹可求”(沧浪诗话·诗评)可见他并不反对在诗中言理,而是主张通过形象思维来言理,将“理”融于“意兴”之中,以突出形象、意境的创造。严羽的主张,重在突出诗歌的审美特征,抓住了诗歌的本质,对于克服江西诗派的弊端,提高诗歌的艺术性具有积极意义。
-
上帝鉴观,实惟求莫〔2〕;下民归往,只切来苏〔3〕。命既靡常,情尤可见。粤稽往代,爰
-
诗经名句“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出自《诗经·周南·关雎·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①“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虚心听取
-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1〕,大盗移国〔2〕,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3〕
-
板 作者: 夏传才 【本书体例】
-
作者: 赵魁元 【本书体例】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
-
诈言马死喻 【原文】 昔有一人,骑一黑马入阵击贼,以[1]其怖故,不能战斗,便以血污涂其面目,诈现死相[2],卧死人中,其所乘马为他
-
【原题】:同阎开府浮檀鹿职方乾岳沈职方彦威杜武库培亭孙司厅初阳袁山石自如刘关内如纶万广宁同予洎三大将军马沧渊王敬之尤定宇出宁远眺首山诸雄要马上用程幕韵
-
大约人们一遇到不大看惯的东西,总不免以为他古怪。我还记得初看见西洋人的时候,就觉得他脸太白,头发太黄,眼珠太淡,鼻梁太高。虽然不能明明白白地说出理由来,但总而言之:相貌不应该如此。至于对于中国人的脸,
-
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蹄申膝折,尾湛肤溃,漉汁洒地, 白汗交流, 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幂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