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赠少年》赏析解读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阳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飞卿的诗,有的以清丽见长,有的以豪放称雄。赠少年这首送别诗,作者在与少年畅抒胸怀,倾吐情谊之中,透露出一种洒脱、豪爽的 “侠气”(徐增 而庵说唐诗 ) 。
诗题 赠少年,少年者何?作者没有说,从全诗内容来看,也未能见出作者与少年的特殊关系,这就给人留下了疑问,为何两人谈得如此投机,竟吐肺腑之言?
首句 “江海相逢客恨多”中 “客”,可知两人客旅他乡,“江海相逢”可知两人是邂逅相逢,而非故友相遇。为何一遇即谈颇多的恨?这里,作者在首句叙事,很抽象,“恨”些什么?是仕途不达之恨,还是爱情不愉之恨,都没有说明。第二句 “秋风叶下洞庭波”,作者宕开叙事而写景,巧妙地化用屈原辞“洞庭波兮木叶下”和谢庄 月赋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来渲染,烘托客恨,从而在气氛上加深了 “客恨”,借以抒发作者寂寞而受挫的心情。
第三句 “酒酣夜别淮阳市”,作者将第二句写景给人留下的形象打了一个结,从此顿住,又回到第一句叙事上,至此,才明白 “客”所 “恨”者何! 这里作者又巧借典故,名为叙事,实为抒怀,来表现自己多年来背书仗剑、浪迹江湖和怀才不遇的愤恨。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少时受辱胯下,贻笑于淮阳市,日后又称雄沙场,成为统领百万雄师之帅。韩信虽受辱忍耐,但日后终于出人头地,可是作者却四海漂泊,仕途不达,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又能怎样呢?韩信还有自己用武、施展才华的时代,而作者则是“霸才无主始怜君” (过陈琳墓),竟然连施展才华的机会也没有。作者巧用典故,借古人的酒杯来浇自己胸中的块垒,将自己怀才不遇等复杂的思想感情都表现出来。因此,第三句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手法也是卓然超群的。第四句 “月照高楼一曲歌”,又回到写景上,以景结情,这情结得高昂,豪放。作者虽有怨恨,但不消极,两人在酒酣畅叙中,说尽了 “恨”,仍能引吭高歌,“莫抛心力作词人”,“欲将书剑学从军”,这种雄心永葆、逆境奋发的精神,给诗涂上了一层明朗雄壮的亮色。
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除了巧用典故,融叙事与写景于一体之外,作者在构思上也匠心独运,借一斑窥全豹,犹如现代小说的细节描写,将作者一生江海漂泊所受的苦恨,用与一少年相逢而又相别的瞬间场面表现出来,在艺术处理上充分体现了以小见大的妙处。作者与一少年邂逅相逢,谈得如此投机,一方面固然说明两人境况相同, 志同道合, 一方面也说明作者恨之多, 遇到知音,肝胆相照,肺腑可见; 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作者的命运,就是将来少年的命运。因为这是一个不爱才的时代,少年与温庭筠“不修边幅”,“与新进少年狂游狭邪” (旧唐书·文苑传) 的性格相仿,岂能逃脱这个埋没人才的时代对他们的戕害?
-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曾经评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
-
?一作:吕倚梦得承事借示古今书一轴作诗代跋尾倚年八十一?扬雄老无子,冯衍终不遇。不识孔方兄,但有灵照女。家藏古今帖,墨色照箱筥。饥来据空案,一字不堪煮。枯肠五千卷,磊落相撑拄。吟为蜩蛩声,时有岛可句。
-
【原题】:金峨本老领优婆塞众求写选僧堂三大字示以数语
-
走在沂蒙大地上走在沂蒙大地上依稀辨得哪些是血与火的焦土哪些是枪声和炮声留下的弹孔哪些,是战士冲杀的脚步哪些,是老百姓推车的辙印抚摸
-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哲理事理·辩证
-
每年的花期一到,养蜂人最先嗅到了花粉的香甜。原野上橙黄色的油菜花,放肆田野上疯狂的生长,它们好像刚从严寒中苏醒过来,打着哈气,直
-
《道之在我,犹饮食居处之不可去,可去皆外物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道之在我,犹饮食居处之不可去,可去皆外物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二程集·中庸解》,重道立德类名言句子
-
【作品提要】 德累斯顿的大学生安泽穆斯,在耶稣升天节下午爱上了一条绿色小蛇。这条小蛇是枢密档案馆长林德霍斯特三个女儿中最小的一个,名叫塞佩狄娜。安泽穆斯正准备去为馆长誊写手稿,得知林德霍斯特是一只蝾螈
-
故人谪遐远,留砚宠斯文。白水浮香墨,清池满夏云。念离心已永,感物思徒纷。未有桂阳使,裁书一报君。
-
指本世纪20-50年代雄踞美国诗坛的以托麦斯·艾恪特*为代表的诗歌流派,或称“经院派”、“艾略特派”。这一流派大部是旅居伦敦的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