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采《暮春即事》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叶采暮春即事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注释】 ①此诗见宋末金履祥所编濂洛风雅。宋诗纪事引作书事。②瓦雀:即麻雀,因羽毛青灰如瓦色,故名。杨花:柳絮
【译文】 成双成对的瓦雀,在书桌上信步闲逛;片片柳絮,飘落到砚台上。我坐在小窗之下,静静地研读周易,不知不觉间,春天已过去了几多时光。
【集评】 明·谢榛:“叶平岩暮春即事一首(略),俱削上二字,仍是宋人绝句。”(四溟诗话卷一)
今·倪其心、许逸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诗中表达的正是这种苦心攻读的精神,体现着封建时代读书人的胸怀和追求。主题的表现手法很巧妙,不作正面阐发,仅就时间流逝这一点,突出读书的专注。书案上的雀影,砚池中的柳絮,用来点缀暮春景色,十分切合题意。”(宋人绝句选第220页)
【总案】 宋诗流派中有一个理学派,宋末金履祥编选的濂洛风雅,就是一部专门的理学诗选。叶采初从朱熹弟子蔡渊受易学,后又问学于陈淳,浸淫濡染,得朱子之真传,其诗亦间有理学气息,故应属于理学诗人之列。这首诗即选自濂洛风雅。题为暮春即事,实际写的是一种读书修养的境界。首句写瓦雀成双成对在书案上悠闲地散步,竟不知书案前还坐着个大活人,可见读书人的专注。“闲坐”之“闲”,意为恬淡无欲,与理学家追求的心如止水,“曾点气象”是一致的。诗人闭户研摩易理,竟不知春天已悄悄逝去。是窗外飞来的点点柳絮,告诉了春归的消息。诗妙在以灯取影,侧面点染,意味含蓄隽永。既具有理学诗的一般特征,又无押韵语录之病,堪称理学诗中难得的佳作。
-
某尼《悟道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①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注释】 ①芒鞋:一种草鞋。陇:同垄,田埂,此指高地。 【译文】 整日寻春,却找不到春,足登草鞋,踏遍了青山白云
-
【原题】:被旨祈祷数至天竺珪僧录法语白云堂诗为赋唐律一首
-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爱国忧民”类的诗句。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举兵造反,朝廷统治者仍寻欢作乐,百姓苦难已极。诗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创作课题,内容包括古诗词研究报告怎么写,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课题研究,写一篇唐诗宋词中的研究报告。1.认真阅读古诗句,通过搜集资料,仔细研究,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2.抓住自己认为最为重要的或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决心研究,学会用研
-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银章暂假为专城,贺客来多懒起迎。似挂绯衫衣架上,朽株枯竹有何荣?
-
1春天里,雨打窗棂的夜,心却愈发安静。枕畔听得风儿歌谣,和着雨,和着路边的白玉兰。玉碎点点,凌波微步踏春而来,温润细腻,是白玉兰蕊
-
【5349】隐私(〔英〕雷德蒙·瓦克斯著,谭宇生译,译林出版社,印张20 75,2020年10月第1版,39元)△6章:对隐私的侵袭;一种经久不衰的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惯于长夜过春时②, 挈妇将雏鬓有丝③。 梦里依稀慈母泪④, 城头变幻大王旗⑤。 忍看朋辈成新鬼⑥, 怒向刀丛觅小诗⑦。 吟罢低眉无写处⑧, 月光如水照缁衣⑨。 【注释】 ①这首诗写于1931年2月。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