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
写得敬亭山如好友当前,把臂谈心,安有厌呢?且敬亭山而外,又安有投契若此者。然此情写之不尽,妙以 “两不厌”三字写之。(刘宏煦唐诗真趣编)
【诗例】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解析】
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城县以北,地临宛溪,风景秀丽。李白曾多次游此地。本诗大约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秋。此时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已十年,长期过着飘泊生活,历尽世态炎凉。旧地重游,使诗人感到无比亲切和心头上的慰藉。
诗开始两句,写独坐所见:一群群鸟儿都已高飞远行,只有一片白云独自飘然舒卷天际。一切都显得那样沉寂、闲静。“高飞尽”的群鸟,映衬出诗人一种淡淡的孤寂情绪,那“独去闲”的孤云,又何尝不是诗人心灵的投影。这两句的确传“独坐”之神。接着诗人的目光转向千年兀立沉默的敬亭山。“相看两不厌”,他们彼此相对,默然无语,是那样熟悉、亲切,一切都不需诉说,而又相互了解。这里诗人赋予敬亭山以生命,把它当作知心好友。敬亭山爱诗人,诗人爱敬亭山,诗人与大自然融合为一体,表现出一种陶醉于大自然的喜悦之情。而“只有”二字,言外又流露出诗人多少辛酸和寂寞。“敬亭山而外,又安有投契若此者”,本诗这种拟人化手法的运用,成功地表达出抒情主人公不为世俗所容的孤傲性格与人生情趣。
这种山与人的投契——“物我投契”,在诗歌创作中,就是指物我感应,物我神交,使艺术对象主观化、心灵化、人格化。西方美学称为“感情移入”或“移情”,朱光潜先生在文艺心理学中曾以此诗作为“移情”说的实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之为“有我之境”,以与触景生情、静观默照所得的“无我之境”相区别,同为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艺术境界,各有其审美价值。物我投契,诗人以自己的主观情感去理解自然,自然景物被赋于人的感情与个性特征,古人云“情往如赠,兴来似答”庶几似之。这就是王国维所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在诗歌创作中,往往探取缘情造境或拟人化的手法,自然景物在诗人的感情移入与审美观照中往往变形,而构成独特的意境。这类例子,在唐诗中也是较为常见的。除本诗外,杜甫的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万楚的 “敛眉语芳草,何许太无情。正见离人别,春心相向生。”(题情人药栏)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铜人清泪、哀兰送客,诗人寄情于花鸟铜人,把它们看成有情之物,都是拟人手法的运用,化无情为有情,显示出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至于宋词中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则可以说是直接受了李白此诗影响。
-
【作品提要】 著名的俱卢之野十八天大战的第一天,俱卢族和般度族大军在俱卢之野严阵以待。此时,般度族第一勇士阿周那却对这场战争的意义和合法性产生了疑惑,认为同族残杀罪孽深重,无论胜负如何,都是对宗族法和
-
清·纳兰性德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
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
-
恋他朝市求何事,想取丘园乐此身。千首恶诗吟过日,一壶好酒醉销春。归乡年亦非全老,罢郡家仍未苦贫。快活不知如我者,人间能有几多人?
-
洛浦有宓妃。飘摇雪争飞。轻云拂素月。了可见清辉。解佩欲西去。含情讵相违。香尘动罗袜。绿水不沾衣。陈王徒作赋。神女岂同归。好色伤大雅。多为世所讥。
-
【注释】:在南宋词人的词中,临安元宵节是常写的题材之一。但因词人的出发点不同,所表达的意象也不尽一样。或粉饰太平。或无病呻吟。但汪元量此词从元宵节的今昔对比,从中寄托了对国家兴亡的伤感之情。一片风流,今夕与谁同乐?眼前依然一派繁华景象,但跟
-
【4637】创新:进攻者的优势(〔美〕理查德·福斯特著,孙玉杰等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18万字,2017年9月第1版,49元)△10章:①为什么领
-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希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什么软件能翻译古诗词吗,内容包括可以翻译古诗词的软件哪种最好最全,手机上有能听古诗词及译文的软件吗,可以翻译古诗词的翻译器。《宝鼎现》神鳌谁断,几千年再,乾坤初造。算当日、枰棋如许,争一著、吾其衽左。谈笑顷、又十年生聚,处处豳风葵枣。江如镜,楚氛馀几,猛听甘泉
-
刘克庄《北来人二首》 试说东都事,添人白发多。 ①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②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③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④ 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⑤ 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