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花诗词之《石菖蒲》全诗原文鉴赏
许棐
一碧生涯水石滨, 緌风细雨瘦精神。
前身恐是巢由辈,怕着人间半点尘。
这首咏石菖蒲七绝着眼点落在石菖蒲生于水滨,清瘦可人上。首句“一碧生涯水石滨”写石菖蒲终生长生水石边上。石菖蒲终年长青所以称其为一碧生涯。第二句“緌风细雨瘦精神”是赞其形态在柔和风中蒙蒙细雨中更显示出神韵风采不同寻常。緌风即柔风。由于生长地理环境所致、石菖薄不资泥土,故难成肥壮枝叶。而在水石之间,则必须盘根错节以广泛吸收营叶,所以其根盘曲多节而其叶线形,以尽量多的吸收来应付尽量少的支付,叶线形则形成过程中所需养料则降到最小,这是植物自我保护生态所致。而诗人见其清瘦之状便格外动情,不由得引发诸多联想。“前身恐是巢由辈,怕着人间半点尘。”大概这石菖蒲的前身是古代隐居的巢父和许由一类人的化身吧,所以它才选择水石间落脚,生怕沾染上一点点尘土,真是高雅圣洁之花啊。巢由即巢父、许由,尧时两名隐士,传说二人不肯就帝位而隐居。这里诗人以此借喻,写石菖蒲超凡脱俗的品格。这首咏石菖蒲花七绝结合其生于水石间特性运笔,遗貌而取神,不求形似,突出了石菖蒲花清贫淡泊品格,颇具传统士大夫的雅趣。
-
新雪对新酒,忆同倾一杯。自然须访戴,不必待延枚。[雪赋云:延枚叟。]陈榻无辞解,袁门莫懒开。笙歌与谈笑,随事自将来。
-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前两句写无言独立玉阶,露水浓重,浸透了罗袜,主人公却还在痴痴等待。后两句写寒气袭人,主人
-
康熙十七年十月,容若扈驾北巡塞上时,在塞外看见大雪飞扬,姿态肆扬。那是北方的雪,大朵大朵,情谊厚重,从几万英尺的高空直拗地投向大地,缠绵壮烈的肆意态度,纵还未知这一片世界,能不能容身,也义无返顾。真正的美景不被勉强存留,它只于内心刹那光
-
病爱枕席凉,日高眠未辏兄弟呼我起,今日重阳节。起登西原望,怀抱同一豁。移座就菊丛,糕酒前罗列。虽无丝与管,歌笑随情发。白日未及倾,颜酡耳已热。酒酣四向望,六合何空阔。天地自久长,斯人几时活。请看原下
-
【解题】 此诗约作于天宝六载(747),时李白已遭赐金还山,游历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齐鲁(今山东济南、兖州)后,南下金陵(今江苏南京)。凤凰台在今南京城西南隅。相传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有三鸟
-
长安客舍热如煮,无个茗糜难御暑。空摇白团其谛苦,欲向缥囊还归旅。江乡鲭鲊不寄来,秦人汤饼那堪许。不如侬家任挑达,草屩捞虾富春渚。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手机里不再保存那些或好玩或动情的信息。总是习惯在夜晚入睡前,静静地翻看收件箱和发件箱,看一条删一条,有种狠
-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韩凭妻》 小说篇名。或题《韩凭夫妇》。选自东晋干宝的《搜神记》。小说写宋康王霸占韩凭的妻子何氏,韩凭夫妇先后殉情自杀,死后冢生梓木,精魂化作鸳鸯鸟,交颈悲鸣。刘世德《魏晋南北朝小说选注》说:“这篇小
-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