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一)强喻- 修辞艺术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一)强喻- 修辞艺术

两个事物构成比喻关 系时,本体胜过喻体的比喻。常用的比 喻词为 “比……还 (更) ……”等。
134.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 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 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睛钉着我 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 里遇到不及预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在 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

(鲁迅 祝福)


评析 本体是“我”在祥林嫂提出 “有 没有灵魂”问题时的惊恐,喻体是“在 学校遇到不及预防的临时考”而“教师 又偏在身旁”时的惶急。将二者加以比 较,本体的程度超过喻体,这样就使本 体的程度、情状更加突出、真切,把 “我”当时踌躇不安、惊惧、惶急的心理 表现得细致入微,使读者能以自己曾经 有过的体验和感受,来理解祥林嫂的精 神面貌及其悲剧。
135.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窗一桩、一 桌一椅都是那种比酒还浓,比花更美的 友情的忠实见证。(巴金从镰仓带回的 照片)
评析 不说“如酒浓”,“似花美”,而说 “比酒还浓”,“比花更美”,以较喻的方 式赞“友情”,足见友情的浓烈真挚、深 厚洁美。
136.在这样的气候中,艰苦劳动不要 说,最困难的是水,比金子还要宝贵的 水一点一滴都得从海南岛运来。(秦牧 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
评析 “比……还……”是较喻常用的 语言结构形式,“比”后一般是喻体, “还”后一般是喻体的性质,本体置于句 前,多用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这种比 喻形式,简洁明晰、一目了然,多运用 于抽象事物的说明上。
137. 白玉兰花略微有点儿残,娇黄的 迎春却正当时,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 池的水来还要深多少倍。(杨朔 茶花 赋)
评析 就近拈来滇池的水深作喻体,而 本体春色在深的程度上胜过喻体,使读 者对春色的感受更为具体、形象、真切。 138.召公曰: “是障之也。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 民亦 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 之使言。” ( 国语·周语上)
评析 “川壅而溃”是一种自然灾害,要 防止就应“决之使导”;以此喻“防民之 口”,并强调“甚于防川”,这就把广开 言路的道理说得深入浅出、明白易懂。 139.他讲了一会子反割头税的事,又 接着说:“地租和高利贷是抽筋,地丁银 附加税是拔骨,割头税比剥皮还疼!” (梁斌红旗谱)
评析 这是较喻中的强喻的典型格式。 将 “割头税”与 “剥皮”相比较,构成 强喻,强调割头税的残酷程度,是对剥 削者的无情揭露,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 号召力。
140.而蒲公英的每一个小果上,长着 很密很长的冠花。这些带着冠毛的,组 合在一起的小果形成一个毛茸茸的圆 球。它是那样地逗人喜爱! 见到它的人 没有不为之惊叹,为之着迷的。它构筑 得比一座宫殿还要精巧。任何建筑大师 也将自惭弗如的。(徐迟生命之树常 绿)
评析 以“宫殿”喻“蒲公英”,因为二 者都具有建筑精巧的特点,但程度上有 差别: 本体超过喻体。读者通过这样的 描写不仅知道了本体蒲公英的形状,而 且还为它的精巧而惊叹。强喻在状物方 面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141. 可是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 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鲁迅为了 忘却的纪念)
评析 罐头封闭得严密是常识。而反动 派的文化“围剿”,思想封锁竟比罐头还 要严密,作者的愤懑充溢字里行间。强 喻可以突出强调事物的性状特征,并使 其形象化、具体化,可以融生动的描写 和深刻的说理于一体,造成强烈的艺术 感染力。
142.人家说: “草原的天气是孩子的 脸,说变就变。”我看皇帝的脸比草原的 天气变得还快。(曹禺 王昭君)
评析 草原的天气变化无常,以此喻皇 帝的脸,并加以比较,本体的变化之快 胜过喻体,形象地说明了皇帝做事朝令 夕改,难以捉摸。
143.冷于陂水淡于秋,
远陌初穷到渡头。
赖是丹青不能画,
画成应遣一生愁。

(司马池行色)


评析 “远陌”是“长途”,“初穷”是 “刚走完”。远道而来的客人,疲惫劳累, 神情索然,没有半点欢容,也无人迎送, 彼此又那么冷淡、漠然。这就是所谓 “行色”! 陂水是冰冷冰冷的,可这“行 色”比陂水还“冰冷”;秋色是凄凉惨淡 的,而“行色”比这还要“惨淡”。情景 交融,颇有感人之处。诗中 “冷于 ……”是文言中常用的比较句式,即强 喻 “比……冷”的意思。
144.清凉的水沁人肺腑,这是比甘露 还要甜、比美酒还要香的天山雪水。(袁 鹰 戈壁水长流)
评析 甘露甜,美酒香,而天山雪水胜 于甘露,胜于美酒。一个本体兼有并超 过两个喻体的特性,这样更能突出本体 的性质,更能抒发作者的赞美之情。
145.一传十,十传百,真是人口快过 风,霎时间,整个工地都是欢乐的吆喝 声。(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
评析 用比喻词“快过”将本体和喻体 联结起来,语句结构简单、凝练,极言 人口传递佳音之快,表现了人们欢乐、 兴奋的心情。
146.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评析 介词 “于”介出 “二月花”这个 喻体,相似点“红”揭示了 “霜叶”与 “二月花”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比二月花 还要红艳。一个强喻点染出了令人陶醉 的自然景色。
147.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 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 安书)
评析 介词“于”表示比较。“或重于泰 山”是较喻中的强喻,“或轻于鸿毛”是 较喻中的弱喻。比泰山重,比鸿毛轻,一 强一弱,从两个方面通过比喻阐明了人 生价值的迥异。言简意赅,对比鲜明。
148.对你如此
伟大、光辉、战斗的一生,
珠峰——显得太轻!
五洲——显得太小!
星月——显得太暗!
九天——显得太低!

(李瑛 一月的哀思)


评析 这是一种特殊的强喻,因为语言 表达形式不是直说本体胜过喻体,而是 弱化喻体,以达到烘托并强化本体的目 的,歌颂周恩来总理伟大、光辉、战斗 的一生。
猜你喜欢
  • 李商隐《细雨成咏献尚书河东公》全诗赏析

    洒砌听来响,卷帘看已迷。江间风暂定,云外日应西。稍稍落蝶粉,班班融燕泥。飐萍初过沼,重柳更缘堤。必拟和残漏,宁无晦暝鼙。半将花漠漠,全共草萋萋。猿别方长啸,乌惊始独栖。府公能八咏,聊且续新题。

  • 欧阳修《郑十一先辈赴四明暮》全诗鉴赏

    梁汉褒斜险,夫君畏远游。家临越山下,帆入海潮头。岸柳行稍尽,江蓴归渐秋。故乡看衣锦,宁羡李膺舟。

  •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名言: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注释: 利: 锋利。断: 截断。金: 金属。臭(xiu): 香气。 句意: 二人如同心, 它的锋利能把金属来斩断; 同心的言谈, 它的香气如幽兰。 出

  • 《鹤山书院前为荷塘三即其小屿筑亭久矣春后八赏析》

    【原题】:鹤山书院前为荷塘三即其小屿筑亭久矣春后八日始榜曰夫容州

  • 《眉妩·看垂杨连苑赏析》

    此词上片写主人公张仲远在黄昏时到芳草之地,骑马到青楼伎馆,与美好善舞的伊人相会,尽情沉浸在酒乐之中,到了云中月里,情暖抵消夜深凉意。起笔写与情人幽会时间地点,地点在一派垂杨、园林毗连、芳草满岸之处,时间在行人欲归未归时节。接着写温馨的幽

  • 《卜算子·薄宦各东西赏析》

    上片以“薄宦各东西”句开篇,交代了兄弟分离的情况。“薄宦”在这里非谦词,更多的是一种解嘲。朝廷软弱无力,官职空有其名。纵有鸿鹄之志,终也壮志难酬。自己宏图难展,只有“薄宦”小衔而已,虚幻如烟。“各东西”表示他们虽满腹不平,却也要为官出世

  • 《芋老人传》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 (1) 。子佣出 (2) ,独与妪居渡口 (3) 。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 (4) ,影乃益瘦 (5) 。老人延入坐 (6) ,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7) 。老人

  • 白居易《东城桂三首》全诗赏析

    子堕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霜雪压多虽不死,荆榛长疾欲相埋。长忧落在樵人手,卖作苏州一束柴。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作品赏

  • 苏轼《庚辰岁人日作,时闻黄河已复北流,老臣旧数》全诗鉴赏

    不用长愁挂月村,槟榔生子竹生孙。新巢语燕还窥砚,旧雨来人不到门。春水芦根看鹤立,夕阳枫叶见鸦翻。此生念念随泡影,莫认家山作本元。 作品赏析【原题】:庚辰岁人日作,时闻黄河已复北流,老臣旧数论此,今斯言

  • 《蝶恋花·清·文廷式》原文与赏析

    清·文廷式九十韶光如梦里。寸寸关河,寸寸销魂地。落日野田黄蝶起,古槐丛荻摇深翠。惆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