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元参军,即李白的好友元演。二人曾有数次交往,意气相投,甚为相得。从诗的内容看,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九年(750)前后,正是诗人政治上遭受挫折,第二次离开长安之后。“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失意的情绪很浓厚。因此作品的内容虽是写青年时代纵酒挟妓、放荡不羁的轻狂生活,但这种“忆旧游”并不只是怀旧,也包含有非今的意味。诗人是把恣意行乐的生活作为“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官场生活的对立面来写的,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否定。 全诗是以与元演的交往为线索展开描写的,据此可分为四个部分。 【全诗】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唐].李白.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银鞍金络倒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 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 分飞楚关山水遥。 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度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 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 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问余别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 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极。 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注释】 ①元参军: 即元演。演时为谯郡 (又称毫州,州治在今安徽毫县) 的参军,故名。 ②董糟丘: 洛阳一酒家。 ③天津桥: 在洛阳西南的洛水上。 ④莫逆: 没有谁违背谁,言朋友之间的感情非常要好,完全同心。 ⑤攀桂枝: 指隐居访道之事。语出自淮南小山 招隐士。这里是说李白去淮南游历。 ⑥汉东: 汉东郡即随州,州治在今湖北省随县。 ⑦紫阳: 与李白同时的一个道士,姓胡。李白有 汉东紫阳先生碑铭。 ⑧餐霞楼: 胡紫阳道士在汉东苦竹院中所建,今不详。 ⑨严君: 封建家庭制度中父亲的代称。 ⑩并州: 即今山西太原。 (11)羊肠: 即羊肠坂,在太行山上。因道路曲折, 像羊肠子一样, 故名。 (12)晋祠: 在太原西南, 是祭祀唐叔虞的祠堂。 唐叔虞为周成王之弟。成王时,叔虞受封为唐侯,故为唐叔虞。叔虞之子继位,改唐为晋。晋水就是从晋祠发源的。 (13)更: 更 (geng) 替,交换,轮番。 (14)长杨赋: 汉代文学家扬雄善于作赋。他随汉武帝到长杨宫射熊馆观猎,回来后作了一篇 长杨赋 献给汉武帝。 (15)北阙: 本是汉未央宫的正门。在我国古代诗文中,常以它作朝廷的代称。 (16)酂台: 酂台即谯郡,州治在今安徽毫县。 【赏析】 从开头到“君留洛北愁梦思”是第一部分,追忆在洛阳时结交豪俊、纵情行乐的情景。在这里,诗人的形象极为鲜明:豪饮,诗人自称“酒中仙”。酒,是诗人一生须臾不可缺少的东西;饮酒,则是追求精神解放的一种表现。“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这是何等的夸张!在洛阳城内,除诗人以外,简直没有一个可以称得上是喝酒的人。放诞,“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黄金白璧,一掷千金;“一醉”,而至“累月”,在他面前“王侯”又何足道哉!侠义,“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诗人结交的尽是“海内贤豪青云客”,而其中最称“莫逆”的自然是元演了。为了朋友,“回山转海”算不了什么,甚至到了“倾情倒意”不惜牺牲一切的地步。这是何等的侠肝义胆!多么豪迈的气概!写到这里,诗人突然煞住笔,交待二人分手后的去向,一个赴准南,一个“留洛北”。不需要再多说了,诗人的形象已深深地刻在了读者的心中。 从“不忍别”到“君亦归家渡渭桥”是第二部分,追忆同元演同游汉东的情形。“不忍别,还相随”是两个过渡句,承上启下,引出第二番相会,上下衔接极为自然。先写仙城山的迷人景色:“水回萦”、“千花明”、“松风声”,真是胜似仙境,接着写与汉东太守及道士胡紫阳饮酒作乐的情状。其中太守“乘醉起舞”、诗人“醉卧枕其股”、太守“解衣覆其身”三个细节是最为动人的一幕。好友性格相合,不分尊卑,无拘无束,倾心相交,这与上层社会的虚伪、势利形成鲜明的对照。最后写众人分手,“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诗人与元演也各奔东西,劳燕分飞。 从“君家严君勇貔虎”到“歌曲自绕行云飞”是第三部分,追忆在并州受到元演热情款待的情景。先从元演的父亲写起,意在介绍元演将门之子的尊贵身份,以突出元演“贵义轻黄金”的深厚情意。诗人在那里过得舒心惬意:既有“琼杯绮食”的盛情款待,又有晋祠“浮舟弄水箫鼓鸣”的游赏之乐,更可以欣赏到歌女们精彩的歌舞。其中对歌女的刻划极为细致动人:“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歌女们的红妆醉颜与晚霞相辉映,美人的倩影倒映在清清的潭水中,这情景十分迷人。在明月初上时,歌女的面容象月色般皎洁,她们轻舒歌喉,翩翩起舞。歌声悠扬,随风远去,追逐行云。……这是多么令人心醉的时刻呵!难怪诗人“无归心” 了。 从“此时行乐难再遇”到篇末是第四部分,写诗人长安失意后与元演的又一次相逢。并州分手后,诗人西赴长安。“西游因献长杨赋”,满怀建功立业的热望,可是由于朝廷昏聩,奸邪当道,诗人屡遭谗毁,终于被排挤出京,失望而归。“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虽然说得很含蓄,然而其中所包含的强烈的悲愤感情,我们是完全可以感受到的。在长安与元演相逢,诗人没有细说,只用“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一笔带过。大约是由于诗人当时心境不佳吧!因而一向旷达的诗人,竟也发出了 “问余别恨今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的慨叹。这种心境是“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只有通过“遥相忆”的方式来排遣了。所以当其“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时,心里多少得到了一点宽慰吧! 唐宋诗醇云:“此篇最有纪律可循。历数旧游,纯用叙事之法。以离合为经纬,以转折为节奏。结构极严而神气自畅。至于奇情胜致,使览者应接不暇,又其才之独擅者耳。”就是说,这首诗采用的是叙事的方法,以诗人与元演的四次交往为线索,追忆了当时的情景,在结构上既上下衔接,又层次分明,极为严谨。但在各次交往的具体写法上却又极富于变化:极度的夸张、细节的刻划、生动的描写、概括的叙述,……信笔挥洒,恣肆畅快,颇多淋漓兴会之笔。在句法上以七言为主,杂用三、五、九字句,于整饬中见参差。因此,“结构极严而神气自畅”是这首诗的一个鲜明特色。
猜你喜欢
  • 《祈泽寺诗赏析》

    【注释】:(盛仲交游祈泽寺,从佛龛中得弊纸,上书一律,末云“友人褚厓呈雪庭法师座前,洪武辛亥暮春书”。不知金陵何人也。)

  • 《五人墓碑记》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张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 (1) 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 (2) 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 (3) 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

  • 《余赴官宫庠与道祖通判久聚乍散每有怀想作诗赏析》

    【原题】:余赴官宫庠与道祖通判久聚乍散每有怀想作诗五十韵道二十余年出处寄呈

  • 《月下笛·万里孤云赏析》

    南宋已亡,身怀家国之恨的张炎在甬东一带流寓。在孤游万竹山,幽清廖寂的环境并未使其淡忘。亡国之恨,反而愁思黯然。这首词的悲凉激楚,当为其心声之反映。   起调令人凄怆渺茫:“万里孤云”。“孤云”,是词人的化身。孤云在诗词里喻人蕴含了特定的

  •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名句】饿死事极小,失节 ① 事极大。 【注释】①失节:指女子再嫁。 【释义】饿死只是极小的事情,但是失节再嫁却是极大的事。 【点评】这是宋代理学家程颐说过的话,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束缚和摧残妇女的精

  • 白居易《寄微之》全诗赏析

    帝城行乐日纷纷,天畔穷愁我与君。秦女笑歌春不见,巴猿啼哭夜常闻。何处琵琶弦似语?谁家卨堕髻如云?人生多少欢娱事,那独千分无一分。

  • 苏轼《游金山寺》注释和评析

    我家江水初发源②,宦游直送江入海③。闻道潮头一丈高, 天寒尚有沙痕在④。 中泠南畔石盘陀⑤,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⑥,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⑦, 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纹细⑧,

  • 冯斌《宝鼎的风》

    日升月落,物换星移。宝鼎于茫茫天地之间,应运而生,顺势而长。长成黑色的海,长成金色的梦,长成绿色的歌。此刻,我在等风,一场酣畅淋漓

  • 刘禹锡《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全诗赏析

    旧相临戎非称意,词人作尹本多情。从容自使边尘静,谈笑不闻桴鼓声。章句新添塞下曲,风流旧占洛阳城。昨来亦有吴趋咏,惟寄东都与北京。

  • 苏轼《述古以诗见责屡不赴会,复次前韵》全诗鉴赏

    我生孤僻本无邻,老病年来益自珍。肯对红裙辞白酒,但愁新进笑陈人。北山怨鹤休惊夜,南亩巾车欲及春。多谢清时屡推毂,狶膏那解转方轮。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