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农夫和蛇》全文和鉴赏
恩惠虽大,终於束缚不住忘恩负义的人。
——英汉对照伊索寓言(同上)
农夫和蛇是伊索寓言中的名篇。故事通过一个善良的农夫因可怜一条冻僵的蛇,结果被复苏的蛇咬伤致命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恩惠虽大,终于束缚不住忘恩负义的人”的生活教训。
这则寓言带有一定意义上的悲剧色彩。追溯到伊索寓言产生的时代,不难从农夫的形象中感受到下层平民的思想感情、命运、及其对社会的认识。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蛇是要咬人的;可寓言故事里的农夫则仁慈得可爱。作者将农夫和蛇相遇,置于一个特殊的环境中。由于天冷,蛇冻僵了,造成可怜的假象;农夫带着美好的仁慈之心去“可怜”那条僵蛇,将其放在怀中。然而,蛇被冻僵的是身躯,咬人的本性决不会改变,农夫的体温只会导致其本性的复苏。就这样,作者将根本对立的东西扯到一起,导演了善与恶的冲突,向读者展示了一幕悲剧。
伊索寓言是十分善于运用拟人化手法来描写的,但在这则寓言中,作者却并未使蛇人化,从而强化人与蛇的根本对立。没有灵性的蛇,是不可能去感受农夫的仁善的,农夫亦枉施恩惠。在人与蛇的冲突中,农夫的仁慈终究毁灭于蛇的“报答”。故事中作为寓体的蛇,是作为一种邪恶势力的象征;农夫的仁慈,则是一种博爱思想的体现。农夫之死虽没有一般悲剧意义上的临终抗争之悲壮,但那浸透着无限遗憾、凄楚的遗言却震慑人心,从而唤起了人们的价值感,激起人们一举除恶的斗争精神。这,就是该则寓言所表现出来的悲剧美学价值。
-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南太行乡村人家不怎么注重属于一般性的节日,以为除了春节之外的其他节日,和现实关联不太深。尽管,中秋节有着月圆之时
-
这是一首与表兄聚而又别的哀情深切之作。词题“又次前韵”者,表兄离去后有词相赠,词人已有“次韵答魏鹏举”一首;今意兴未尽,故又以原调原韵作词再答。
-
八月天气肃,二陵风雨收。旌旗阙下来,云日关东秋。禹迹想前事,汉台馀故丘。徘徊襟带地,左右帝王州。留滞悲昔老,恩光荣彻侯。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讴。
-
思牢弩箭磨青石,绣额蛮渠三虎力。寻潮背日伺泅鳞,贝阙夜移鲸失色。纤纤粉簳馨香饵,绿鸭回塘养龙水。含冰汉语远于天,何由回作金盘死。
-
秋高气爽,海阔天高。潍坊人在滨海广阔的草地上,摆开架式,迎接来自世界各地放飞风筝的高手,展开一场国际风筝放飞大赛。站在草地放眼看去
-
诗词鉴赏《唐宋五代词《冯延巳《金错刀》冯延巳 冯延巳 双玉斗,百琼壶 ① 。佳人欢饮笑喧呼 ② 。麒麟欲画时难偶 ③ ,鸥鹭何猜兴不孤 ④ 。歌宛转,醉模糊。高烧银烛卧流苏 ⑤ 。只销几觉懵腾睡 ⑥
-
范雎献书秦昭王 范子因王稽入秦,献书昭王曰:“臣闻明主莅政,有功者不得不赏,有能
-
苏子瞻徐州莲华漏铭 故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燕公肃,以创物之智,闻于天下,作莲华
-
浪史 清啸风轩藏版本《浪史》扉页书影 日本素白纸抄本《浪史》正文书影 明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又名《巧姻缘》、《浪史奇观》、《梅梦缘》、《湖山外史》。四十回。题“风月轩又玄子著”,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
-
元遗山在金元之际,为文宗,为遗献,为愿修野史,保存旧章的有心人,明清以来,颇为一部分人士所爱重。然而他生平有一宗疑案,就是为叛将崔立颂德者,是否确实与他无涉,或竟是出于他的手笔的文章。 金天兴元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