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

白居易

曾于太白峰前住,数到仙游寺里来。

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开。

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

惆怅旧游无复到,菊花时节羡君回。

这首诗借送友人归山而抒写昔日畅游仙游寺所得的美感享受。“王十八”,名未详。岑仲勉唐人行第录中疑为王全素 (质夫),是元稹和白居易的好友。白居易集中与王十八有关作品还有:酬王十八见寄、期李十二文略王十八不至独宿仙游寺等。“归山”,归太白山。太白山为秦岭主峰,高约4000余米,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仙游寺”,即在太白峰上。诗人曾多次到仙游寺游览,保留下许多美好记忆。此后他很想旧地重游,但均未能实现。此刻王十八归山,不免回忆起他往日美好的感受,于是诗兴大发,援笔写下这首七律。因心向往之而不能身临其境,故曰“寄题”。

因是“寄题”,开篇便少不了要交待往日的游踪:“曾于太白峰前住,数到仙游寺里来。”寺里风光美好迷人,一次难以尽兴,所以多次到寺中仔细观览,有百看不厌之感。诗人离别多年之后,还不断忆起当年情景,产生重游的期冀。这两句引出中二联的生动描写,且与尾联“惆怅旧游无复到”相互呼应,章法谨严。“数到”二字,是首联关捩。

“数到”的原因何在?期盼“复到”的吸引力何在? 中间两联对此作出形象回答。先看颔联:“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开。”出句写水,对句写山。这是诗人游览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两大景观。“黑水”,并非说水色墨汁一般浓黑,而是形容潭水深不可测。加以绿荫覆盖,不见天日,一眼很难望见潭底。“黑”字,正是夸张潭水之深。但事物之间的关系总是相对的。所以,当游人仔细察看之时,原来潭水极其澄澈,看着看着,那深邃的“潭底”似乎自动浮向水面,清楚不过地展现在游人面前。“出”字极妙。它使潭水具有动感,仿佛故意向游人贴近,展示其透明的心田。潭水也因此有了人的情感。“白云”也是一样,她本来轻纱一般缥缈,遮蔽了整个山峰,但是当游人寻找幽深的“洞门”时,她却善解人意,把白色的帷幕轻轻掀起,于是“洞门”便在你面前打开。“洞门”,指山洞的入口。联系其他诗人有关描写来看,“洞”,当是仙游寺最重要的风景点。寺名仙游寺,石门,洞门便不可避免地要和“仙”有某种关联。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刘禹锡桃源行:“洞门苍黑烟雾生,暗行数步逢虚明。”白居易没有交待“洞门”的传说与具体情况,这就要由读者去想象、发挥和再创造了。

自然景观美好迷人固然令人难忘,而在美好风景面前参与美好生活的创造,这就更加使人难以忘怀了。颈联所写就是最有画意诗情的生活场景:“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在古代,饮酒赋诗往往联系在一起。陶渊明曾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白居易也如此,他曾自号“醉吟先生”。苏轼写过醉吟先生画赞。范成大说他“陶写赖歌酒,意象颇沉著。”(读白傅洛中老病后诗戏书) 白居易在诗中也经常把诗酒联系在一起:“闲拈旧叶题诗咏,闷取藤枝引酒尝。”(忠州春至) 本诗中饮酒,则非为解闷,而是因游兴甚浓,诗兴大发。“林间暖酒”,非止一“酒”,其中也包含有诗人的豪情。“烧红叶”三字多么富有画意诗情! 酒的浓香扑鼻,叶的鲜红耀眼,使读者仿佛有身临其境之感。“石上题诗”又是何等高雅! 为了“题诗”,诗人不得不把石上杂生的绿色苔藓一一扫掉。“暖酒”、“烧叶”、“题诗”、“扫苔”,这一系列动作创造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富有诗情的意境。再加之以“红叶”、“绿苔”的点染,色彩便异常鲜明了。难怪宋代王晋卿要以这两句诗来作画。这两句诗本来就是难以描绘的山水画与风俗画。“暖酒”、“红叶”等意象,还暗点季节,与结句密切相关。这两句有多层次内涵,是很耐人咀嚼的。

尾联:“惆怅旧游无复到,菊花时节羡君回。”“惆怅”,哀伤、失意。这里写诗人因不能旧地重游而产生的遗憾之情。“旧游”,即上六句所写的全部内容。“无复到”,是直接感叹。“菊花时节”,写节令特点,交待时间。浩然 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古人常以菊花时节代指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此时,满山红叶,黄菊盛开,天高气爽,正登高游赏大好时机,加之诗人难忘的美好印象,所以白居易对王十八归太白山自然要产生羡慕之情。他在另首 酬王十八见寄中说:“秋思太白峰头雪,晴忆仙游洞口云。”在 酬王十八、李大见招游山中解释说:“王事牵身去不得,满山松雪属他人。”可见诗人对仙游寺的感情是很深的。

正因诗人对仙游寺的感情很深,所以他才能通过回忆的手法把仙游寺的美景和自己的美好感情形象地表达出来。回忆,在艺术表现上有很大优点,即通过时间的冲洗和记忆的筛选,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无形中被删除了,淡化了,而那些印象最深刻,感受最强烈的东西,随着当时心理情绪和审美感受的不断复现,却异常鲜明地突现出来,终于升华成为诗美。这首诗之所以感人,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多层次的对比映衬也是本诗特点之一。诗中有大自然的对比映衬,如“黑水”、“白云”,“红叶”、“绿苔”。有动作的映衬,如“暖酒”、“题诗”,“烧红叶”、“扫绿苔”。还有今昔情感与心理情绪的映衬。这首诗不仅色彩鲜明,虚实兼到,而且布局严密,结构整饬,是情韵具佳的上品。

晚唐薛能有一首 宿仙游寺望月生峰:“公门身入洞门行,出阱离笼似有情。僧语夜凉云树里,月生峰上月初生。”诗中也对“洞门”加以强调,但写法又与白居易有别,可以参看。



猜你喜欢
  • 《寄三山彭鹤林赏析》

    【注释】:原注:鹤林,彭耜自号也。玉蟾於彭耜,则仙家父子也。相别之久,故作是诗也。

  • 苏轼《留别廉守》全诗鉴赏

    编萑以苴猪,瑾涂以涂之。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悬知合浦人,长诵东坡诗。好在真一酒,为我醉宗资。

  • 国学名句“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出处和解释

    【名句】下笔千言,倚马可待 语出明代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六回。挥笔作文,能迅速地完成上千字的文稿,像晋代才子袁宏那样倚战马起草文告,文思繁捷,一挥而就。两句形容才思敏捷,完稿迅速,顷刻成篇。

  • 王国维《人间词话·道法缘自然》经典解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道法缘自然》经典解读 道法缘自然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

  • 古诗词网嵇康赠秀才入军(《赠秀才入军》古诗词的译文)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网嵇康赠秀才入军,内容包括求:嵇康:赠秀才入军诗(其四)原文,急用,谢谢,《赠秀才入军》古诗词的译文,求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的翻译。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嵇康 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

  • 古籍名著《海国闻见录》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海国闻见录》是一部记述中国沿海地理和世界地理的综合性著作。清陈伦炯撰,两卷,成书于雍正八年(1730)。现见版本有:清乾隆刻本、《昭代丛书·戊集(续编)》本、《艺海珠尘·石集》本、《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 白居易《读谢灵运诗》全诗赏析

    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通乃朝廷来,穷即江湖去。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岂唯玩景物,亦欲摅心素。往往即事中,未能忘兴谕。因知康乐

  • 我以不贪为宝。|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我以不贪为宝。》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庐山九天采访使

    《太平广记》 卷二九 “九天使者” 条引 《录异记》: 唐开元中,玄宗梦神仙羽卫,千乘万骑,集于空中。有一人朱衣金冠,乘车而下,谒帝曰: “我九天采访,巡纠人间,欲于庐山西北,置一下宫,自有木石基址,

  • “八阵图法”的全文和注释

    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矣。 [2] (《诸葛亮集》、《水经注》) 校注 [1]八阵图:古代作战时的一种战斗队形及兵力部署。《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关于诸葛亮《八阵图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