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典文学作品《阿房宫赋》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典文学作品《阿房宫赋》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六王毕,四海一;〔2〕蜀山兀〔3〕,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4〕,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5〕二川溶溶〔6〕,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7〕,各抱地势,钩心斗角〔8〕。盘盘焉,囷囷焉〔9〕,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10〕。长桥卧波,未云何龙〔11〕?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12〕;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13〕,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14〕,开妆镜也;绿云扰扰〔15〕,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16〕;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17〕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18〕,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19〕。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20〕,弃掷逦迤〔21〕。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22〕,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23〕,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24〕,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25〕;管弦呕哑〔26〕,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27〕,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2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9〕!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30〕,秦也,非天下也。嗟乎!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31〕,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2〕,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本篇选自樊川文集卷一。阿房宫,秦始皇所建,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阿房村。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无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司马贞索隐:“此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宫四阿旁广也。”阿房宫建筑之崇丽,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突出的。杜牧此赋则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杜牧生平,见唐诗部分)
〔2〕“六王毕”二句:谓齐、楚、燕、赵、韩、魏六国相继灭亡,中国为秦所统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二十六年秦并天下,诏曰:“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3〕蜀山兀:意谓砍尽蜀山的木材,以建造阿房宫。蜀山,泛指蜀地之山。兀,高而上平,这里形容山秃。
〔4〕三百余里:三辅黄图卷一:“阿房宫,亦曰阿城,惠文王造宫未成而亡,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离宫别馆,弥山跨谷,辇道相属,阁道通骊山八百余里。”
〔5〕“骊山”二句:意谓北由骊山建阁道通阿房,折而西,直至咸阳。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秦都咸阳故城,在今陕西咸阳市东。
〔6〕二川:指渭水和樊川。溶溶:水流动的样子。
〔7〕“廊腰缦回”二句:形容走廊曲折,如缦带之萦回;屋檐尖耸,如禽鸟仰首啄物一样。走廊环绕在房屋之间,犹如人的腰部,故曰廊腰。屋檐突出在外,故曰檐牙。
〔8〕“各抱地势”二句:意谓环绕在阿房宫周围的楼阁,各因地势而建,彼此环抱,和中心区域相钩连,屋角对凑,状如相斗。
〔9〕“盘盘”二句:盘盘,盘结的样子。囷(qun)囷,屈曲的样子。
〔10〕蜂房水涡:比喻楼阁像蜂房那样紧凑,楼阁依山而建像水涡那样盘旋。落:此以称建筑物的单位,犹如“座”或“所”。一说,落是檐前滴水的装置。
〔11〕“长桥”二句:阿房宫有桥,横跨渭水。古人认为云从龙,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此以龙喻桥,并把它想象成真龙,故作疑问惊叹之语。云,原作雩,据别本改。下面“复道行空”二句之意仿此,以彩虹比喻架设于空中以连接楼阁的复道。
〔12〕“歌台”二句:意谓楼台上繁弦急管,一派热闹的气氛,有如春光之融融。融融,和煦貌。下面“舞殿冷袖”二句构意仿此。
〔13〕妃嫔媵(ying)嫱(qiang):左传哀公元年:“宿有妃嫱嫔御焉。”杜预注:“妃嫱贵者,嫔御贱者,皆内官。”媵,妾的一种。仪礼·士昏礼郑玄注:“古者嫁女必侄娣从,谓之媵。”这里统指六国的宫妃。
〔14〕荧荧:光亮的样子。
〔15〕绿云:喻宫女们的头发。扰扰:纷乱的样子。
〔16〕椒兰:两种香料。
〔17〕辘辘:指车声。
〔18〕缦立:众多地排列。一说,缦通“曼”,美好之意。
〔19〕三十六年:秦始皇在位的总年数为三十六年。前人曾指出:始皇立十七年始灭韩,至二十六年尽并六国,则是十六年之前未能致侯国子女也,不应云“有不见者三十六年”见赵与时宾退录卷七。其实这是一种修辞手段,不必拘泥。
〔20〕“鼎铛(cheng)”二句:意谓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铛,锅一类的炊具。
〔21〕逦迤(liyi):连绵貌。
〔22〕纷奢:积聚和奢侈。纷,众多的意思。
〔23〕锱(zi)铢(zhu):古代称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叫铢,六铢为锱。故以锱铢代表极微小的数量。
〔24〕磷磷:本来形容水中石头突出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钉头密排的样
子。
〔25〕九土:指九州。
〔26〕呕哑:嘈杂的乐声。
〔27〕独夫:完全孤立的统治者。尚书·泰誓下:“独夫受洪惟作威。”蔡沈注:“言(纣)天命已绝,人心已去,但一独夫耳。”此指秦始皇。
〔28〕“戍卒”二句:指陈涉起义反秦,全国响应,刘邦攻破函谷关。陈涉原是征戍渔阳的戍卒,与吴广行至大泽乡号召起义。事见史记·陈涉世家。秦二世三年八月,赵高杀二世,立公子子婴为王。十月,刘邦进兵至霸上,子婴迎降,秦亡。见史记·秦始皇本纪及高祖本纪。
〔29〕“楚人一炬”二句: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即指此事。
〔30〕族秦:灭掉秦的宗族,即亡秦。
〔31〕三世、万世: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并六国后,有诏废除谥法,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只传二世而亡。
〔32〕鉴:借鉴,即引以为戒。

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宝历是唐敬宗的年号,可知此赋是针对现实而作的。作者的用意在于总结历史教训,统治者穷奢极欲、聚敛无度,必然加重人民群众的负担,一旦人民群众无法忍受下去,就会导致反抗的暴发,这个残暴的政权也就随之覆亡。此赋的最后一段议论就是点明题意之笔。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就是铺陈排比。此赋在描写阿房宫的壮观宏丽以及宫人之多时,就是用的这种手法。宋代阙名瑞桂堂暇录曾云阿房宫赋篇首袭用陆长城赋“干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的句式;赋中“明星荧荧”一段,又是祖杨敬之华山赋“蜂窠联联,起阿房矣;小星奕奕,焚咸阳矣”之句。其实此赋颇有打破赋的传统作法之处,如最后一段的议论连韵也不用,便纯是散文笔法。元祝尧古赋辨体卷八评论说:“阿房宫赋,赋也。前半篇造句犹是赋,后半篇议论俊发,醒人心目,自是一段好文字,赋之本体,恐不如此。以至宋朝诸家之赋,大抵皆用此格。”清浦铣复小斋赋话卷下则评曰:“牧之笔力最健,诸赋中以阿房宫为第一,句调皆自己出,不肯剽窃前人一字。”

猜你喜欢
  • 龙年谈龙 柯灵

    龙年谈龙,根据“×年谈×”的旧例,可以算是历久常新的时髦话题,我不揣浅陋,也想来一次东施效颦。过去历次政治运动揭幕,总要紧锣密鼓,郑重宣称该运动是“十分必要的,非常及时的”。龙年谈龙是否必要我不敢担保

  • 《史记·冒顿弑父击东胡》全文、翻译和鉴赏

    (节自 《匈奴列传》) 匈奴单于曰头曼。头曼不胜秦,北徙。十余年而蒙恬死 ① 。诸侯叛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適戍边者皆复去。于是匈奴得宽,复稍渡河南,与中国界于故塞。 单于有太子名冒顿,后有所爱阏氏

  • 杜甫《陈拾遗故宅》全诗赏析

    拾遗平昔居,大屋尚修椽。悠扬荒山日,惨澹故园烟。位下曷足伤,所贵者圣贤。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同游英俊人,多秉辅佐权。彦昭超玉价,郭振起通泉。到今素壁滑,洒翰银钩连。盛事会一

  • 李陵《答苏武书》全文赏析

    答苏武书李陵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

  • 黑马《黑马的诗》

    读雪深夜读雪读到史书的转折点一根竹子突然發出了断裂的脆响整整一个时代都沉睡在一场大雪的预言之中有一枚落在纸上的雪在孤独中生还它目送

  • 岑参《送李郎尉武康》全诗赏析

    潘郎腰绶新,霅上县花春。山色低官舍,湖光映吏人。不须嫌邑小,莫即耻家贫。更作东征赋,知君有老亲。

  • 形容历经磨难最后胜利的古诗词(形容历经磨难最后胜利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历经磨难最后胜利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历经磨难最后胜利的古诗词,形容历经磨难最后胜利的古诗词,描写人生挫折,历经苦难,最后取得成功的诗句。七律 . 劝学 作者:王宝池学林探路贵涉远,无人迹处有奇观。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书山妙景勤为径,知渊阳春苦作弦。风流肯落他人

  • 《古文·晋楚鄢陵之战》鉴赏

    古文·晋楚鄢陵之战 《左传》晋侯将伐郑。范文

  • 《陌上桑赏析》

    【注释】:

  • 《西洲曲》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西洲曲无名氏【原文】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1]。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2]。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3]。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4]。树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