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晋楚鄢陵之战》鉴赏
古文·晋楚鄢陵之战
左传
晋侯将伐郑。范文子曰(1): “若逞吾愿(2),诸侯皆叛,晋可以逞;若唯郑叛,晋国之忧,可立俟也。”栾武子曰(3):“不可以当吾世而失诸侯。必伐郑! ”乃兴师。栾书将中军,士燮佐之; 郤锜将上军(4),荀偃佐之(5); 韩厥将下军(6),郤至佐新军;荀䓨居守(7)。郤犫如卫(8),遂如齐,皆乞师焉(9)。栾黡来乞师(10),孟献子曰(11): “有胜矣(12)! ”戊寅,晋师起。郑人闻有晋师,使告于楚。姚句耳与往(13)。楚子救郑(14),司马将中军(15),令尹将左(16),右尹子辛将右(17)。过申(18),子反入见申叔时(19),曰: “师其何如?”对曰: “德、刑、详(20)、义、礼、信,战之器也。德以施惠,刑以正邪,详以事神,义以建利(21),礼以顺时(22),信以守物(23)。民生厚而德正(24),用利而事节(25),时顺而物成。上下和睦,周旋不逆; 求无不具,各知其极(26)。故诗曰: ‘立我烝民,莫匪尔极(27)’。是以神降之福,时无灾害。民生敦庞(28),和同以听(29); 莫不尽力,以从上命,致死以补其阙(30): 此战之所由克也。今楚内弃其民,而外绝其好; 渎齐盟而食话言(31); 奸时以动(32),而疲民以逞。民不知信,进退,罪也(33)。人恤所底(34),其谁致死! 子其勉之,吾不复见子矣! ”姚句耳先归,子驷问焉(35)。对曰: “其行速,遇险而不整; 速则失志(36),不整丧列(37); 志失列丧,将何以战!楚惧不可用也。”五月,晋师济河。闻楚师将至,范文子欲反(38),曰:“我伪逃楚,可以纾忧(39)。夫合诸侯(40),非吾所能也;以遗能者。我若群臣辑睦以事君(41),多矣! ”武子曰:“不可! ”六月,晋、楚遇于鄢陵(42)。范文子不欲战。郤至曰:“韩之战,惠公不振旅(43); 箕之役,先轸不反命(44);邲之师,荀伯不复从(45);皆晋之耻也! 子亦见先君之事矣;今我避楚,又益耻也! ”文子曰: “吾先君之亟战也有故。秦、狄、齐、楚皆强,不尽力,子孙将弱; 今三强服矣,敌,楚而已。唯圣人能外内无患; 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盍释楚以为外惧乎(46)? ”甲午,晦(47),楚晨压晋军而陈(48)。军吏患之。范匄趋进(49),曰: “塞井夷灶(50),陈于军中而疏行首(51)。晋、楚唯天所授,何患焉! ”文子执戈逐之,曰: “国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 ”栾书曰: “楚师轻窕(52)。固垒而待之,三日必退; 退而击之,必获胜焉! ”郤至曰: “楚有六间(53),不可失也:其二卿相恶(54);王卒以旧(55);郑陈而不整; 蛮军而不陈(56); 陈不违晦(57); 在陈而嚣(58)。合而加嚣,各顾其后,莫有斗心; 旧不必良(59),以犯天忌。我必克之! ”楚子登巢车以望晋军(60),子重使太宰伯州犁侍于王后(61),王曰: “骋而左右(62),何也? ” 曰: “召军吏也。” “皆聚于中军矣! ”曰: “合谋也。” “张幕矣! ”曰: “虔卜于先君也。” “彻幕矣! ”曰: “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曰: “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63)。”“皆乘矣,左右执兵而下矣! ” 曰: “听誓也(64)。” “战乎?”曰: “未可知也。” “乘而左右皆下矣! ” 曰: “战祷也(65)。”伯州犁以公卒告王。苗贲皇在晋侯之侧(66),亦以王卒告。皆曰: “国士在(67),且厚,不可当也。”苗贲皇言于晋侯曰: “楚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请分良以击其左右,而三军萃于王卒,必大败之。”公筮之。史曰: “吉。其卦遇 ‘复’(68),曰:‘南国䠞(69); 射其元王(70), 中厥目(71)。 ’国䠞王伤,不败何待?”公从之。有淖于前(72),乃皆左右相违于淖(73)。步毅御晋厉公(74),栾鍼为右(75)。彭名御楚共王,潘党为右。石首御郑成公,唐苟为右。栾、范以其族夹公行,陷于淖。栾书将载晋侯,鍼曰: “书退! 国有大任(76),焉得专之(77)?且侵官(78),冒也(79); 失官(80),慢也(81); 离局 (82),奸也。有三罪焉! 不可犯也。”乃掀公以出于淖(83)。癸巳,潘之党与养由基(84), 蹲甲而射之(85)。彻七札焉(86)! 以示王,曰: “君有二臣如此,何忧于战?”王怒,曰: “大辱国(87)! 诘朝(88),尔射死艺(89)!”吕锜梦射月,中之,退入于泥。占之,曰: “姬姓,日也;异姓,月也,必楚王也。射而中之,退入于泥,亦必死矣。”及战,射共王中目。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锜。中项(90),伏弢(91)。以一矢复命。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见楚子必下,免胄而趋风(92)。楚子使工尹襄问之以弓(93), 曰: “方事之殷也, 有韦之跗注(94),君子也。识见不穀而趋(95),无乃伤乎(96)?”郤至见客,免胄承命,曰: “君之外臣至(97),从寡君之戎事;以君之灵,间蒙甲胄(98),不敢拜命,敢告不宁君命之辱(99)。为事之故,敢肃使者(100)! ”三肃使者而退。晋韩厥从郑伯,其御杜溷罗曰: “速从之! 其御屡顾,不在马,可及也。”韩厥曰: “不可以再辱国君(101)。”乃止。郤至从郑伯,其右茀翰胡曰: “谍辂之(102)。余从之乘,而俘以下。”郤至曰: “伤国君有刑。”亦止。石首曰:“卫懿公唯不去其旗,是以败于荧(103)。” 乃内旌于弢中(104)。唐苟谓石首曰: “子在君侧,败者壹大(105),我不如子; 子以君免(106),我请止! ”乃死。楚师薄于险(107)。叔山冉谓养由基曰(108): “虽君有命,为国故,子必射! ”乃射,再发尽殪(109)。叔山冉搏人以投,中车折轼。晋师乃止。囚楚公子筏。栾鍼见子重之旌,请曰:“楚人谓夫旌,子重之麾也(110),彼其子重也。日臣之使于楚也(111),子重问晋国之勇; 臣对曰: ‘好以众整(112)。’曰: ‘又何如? ’臣对曰: ‘好以暇(113)。’今两国治戎,行人不使(114),不可谓 ‘整’;临事而食言,不可谓 ‘暇’。请摄饮焉(115)。”公许之。使行人执榼承饮(116),造于子重,曰: ‘寡君乏使,使鍼御持矛,是以不得犒从者。使某摄饮。”子重曰:“夫子尝与吾言于楚,必是故也。不亦识乎(117)!”受而饮之。免使者而复鼓。旦而战,见星未巳。子反命军吏: “察夷伤(118),补卒乘,缮甲兵,展车马(119);鸡鸣而食,唯命是听。”晋人患之。苗贲皇徇曰(120): “蒐乘补卒(121),秣马利兵,修陈固列(122),蓐食申祷(123); 明日复战! ”乃逸楚囚(124)。王闻之,召子反谋。穀阳竖献饮于子反(125),子反醉而不能见。王曰: “天败楚也夫! 余不可以待! ”乃宵遁。晋入楚军,三日穀。范文子立于戎马之前,曰: “君幼,诸臣不佞(126),何以及此! 君其戒之。周书 曰:‘惟命不于常(127)。’有德之谓(128)。”楚师还,及瑕(129)。王使谓子反曰: “先大夫之覆师徒者, 君不在。 子无以为过, 不


-
黄巢的《题菊花》一诗,描绘了菊花的坚强和不屈的品质,寓意着作者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每个字都凝练有力,富有哲理。诗中悲壮豪放的笔调,展现了黄巢对时局的不满和对自由的追求。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坚强的信念和对压迫的反抗。黄巢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强烈的情感,使人们对自己立志追求自由的勇气也感到深深的鼓舞。这首诗凭借其深刻的主题和精练的表达获得了很高的赞誉。在当时的诗词界,这首诗更是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
【原题】:前日小集梅花犹在乘兴移其下杯行乐甚是夕风微月朗花飞入坐者纷纷如雪待制曾丈有四并之叹谓不可无作屡属唱之因成拙句
-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先秦散文·晏子春秋·晏子不更宅(杂下·二一)》原文鉴赏
-
王国维《人间词话·周旨荡史意贪》经典解读 周旨荡史意贪 周介存谓:“梅溪词中,喜用‘偷’字,足以定其品格。”刘融斋谓:“周
-
《今之世,为人师者从笑之.举世不师,故道益离.》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今之世,为人师者从笑之。举世不师,故道益离。》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出处】唐白居易《 长恨歌 》 【翻译】西宫院内长满了秋草,红叶铺满台阶也无心打扫。 【鉴赏】宫苑内秋草丛生,零乱枯败。 落叶飘零,覆满石阶,红红一片,无人清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百舌古诗词,内容包括写鸟的古诗诗句,写鸟的古诗,速求长安听百舌的译文。翠碧鸟【唐】韩偓天长水远网罗稀,保得重重翠碧衣。挟弹小儿多害物,劝君莫近市朝飞。桐花鸟【唐】可朋五色毛衣比凤雏,深花丛里只如无。美人买得
-
4月2日 张国焘叛逃 : 张国焘,又名张特立。江西省萍乡县上栗市人。生于1897年。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