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雁门太守行》原文|注释|赏析
[唐]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②,甲光向月金鳞开③。
角声满天秋色里④,塞上燕脂凝夜紫⑤。
半卷红旗临易水⑥,霜重鼓寒声不起⑦。
报君黄金台上意⑧,提携玉龙为君死⑨。
〔注释〕
①本篇选自李贺李长吉文集。雁门,秦汉时郡名,治所在今山西省右玉县南。“雁门太守行”,原是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旧题。后世多用它表现征戍题材。②摧,摧毁,倒塌。③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铁叶衣。④角,即画角,古代军中晨昏吹角,以整肃号令军队。⑤塞上,长城一带。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化妆颜料,这里用来比喻鲜血。紫,紫色。传说秦筑长城,土皆紫色,故称紫塞。⑥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易县。⑦声不起,声音沉闷不响亮。⑧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所筑,上置黄金千两,表示不惜高价招募人才。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⑨玉龙,指宝剑。
〔分析〕
李贺雁门太守行,据说曾使韩愈大加赞赏。“摭言谓:
贺以诗卷谒韩退之,韩暑卧方倦,欲使阍人(守门人)辞之。开其诗卷,首乃雁门太守行。读而奇之,乃束冠带出见。”(杨升庵外集)此诗成功地塑造了边塞将士浴血奋战的英雄形象,歌颂了他们慷慨赴难的英雄气概。
首两句写唐军将士整装待发,是出战前的情景。通过景物描写形象地反映出临战前的形势,创造了紧张的战斗气氛:一方面是敌人大军压境,气焰嚣张,就好像这浓重的黑云一样,简直要把这座危城压垮。一个“压”字,已经使人感到浓云低垂,喘不过气来,再用“欲摧”两个字进一步补充“压”的结果,表现了情况的严重、危急。另一方面是唐军将士,正戎装待发。透过云隙中漏泄出来的一束束月辉,可以看到他们披挂整齐的战甲在闪闪发光。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爆发。
三、四两句写唐军将士乘夜出兵,行军途中的所见所闻。从听觉、视觉两种角度,描写行军途中的所闻所见。前一句写所闻。画角,本来音色低沉,衬托以“秋色里”三字,在秋风凛冽、草木摇落的背景下,更显得苍凉。后一句写所见。塞上一带,本来土呈紫色,夜晚就显得颜色更深更重,以致在奔赴前线的战士看来,长城脚下的大地就像用鲜血凝成的一样。两句诗,把临战前的气氛,烘托得异常浓烈,格外悲壮。
五、六两句写唐军将士向敌军进击的情景。在战场上,击鼓是进军的命令。说“霜重鼓寒”,象征战斗的艰苦;而在这种不利条件下,仍然击鼓进军,又表明了将士们英勇顽强。
最后两句写唐军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战局不利,情况危急,但唐军将士临危不惧,顽强奋战。这场战斗发生在易水,战场附近的黄金台,很自然地使他们联想到君王对自己的器重和恩宠,这更加激励了他们慷慨赴难的决心,促使他们发出了坚强的誓言——要用决死的战斗来报答祖国和君王!
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诗人没有交代。因为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不在于具体描述战争本身,而在于通过写战争的环境,热情歌颂唐军将士在敌人大军压境的艰苦条件下,临危不惧,顽强战斗,不惜以鲜血和生命来维护国家统一、保卫领土完整的英雄气概,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哪一次具体战争,诗里没有说明。从“黑云压城城欲摧”等描写来看,这场战争是敌人主动进犯挑起的,唐军将士是为了保卫祖国而进行正义战争。这样的战争,在李贺生活的时代是经常发生的。既有抵御边疆异族奴隶主入侵的战争,又有平定国内藩镇割据叛乱的战争。李贺以饱满的激情,歌颂了正义战争中英勇不屈的将士,具有典型意义。但李贺把酬报君恩的忠君思想和为国杀敌的爱国感情混杂在一起,也是我们阅读时需要注意的。
此诗在艺术上极有特色。整篇以虚写实,用景物描写来渲染、烘托紧张的战斗气氛,交代唐军的行动过程。到了易水前线,要向敌人冲锋进击了,也没有正面着笔,依然是用“霜重鼓寒声不起”这样的景物描写暗示战斗的艰苦。这些景物,鼓声、角声,黑云、金鳞、红旗、夜紫,绘色绘声,有动有静,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因此,虽然没有写具体的战斗,却把读者带进了意境,使读者感受到战斗的激烈。这样,到诗的最后两句直接抒情,就显得十分自然。
〔评说〕
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范梈曰:作诗要有惊人句。语险,诗便惊人。如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鳞开’,此等语,任是人道不出。”
-
名言: 五味万殊, 而大同于美; 曲变虽众, 亦大同于和。 注释: 五味: 指甜、酸、苦、辣、咸五种味道。 句意: 五味的味道很不相同, 但都是美味这一点是最大的共同之处; 音乐的变化很多, 但可以互
-
范成大恭州夜泊草山硗确强田畴,村落熙然粟豆秋。翠竹江村非锦里,青溪夜月已渝州。小楼高下依盘石,弱缆西东战急流。入峡初程风物异,布裙
-
【原题】:某伏蒙丈人佥判出示尝与侍郎郑公浅沙泉唱酬诗轴率尔次韵
-
这首小词可谓字字哀婉,句句凄切,爱国情思通贯全篇。汴京原是宋朝故都,特别是上源驿原是宋太祖赵匡胤举行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奠定宋朝基业的发祥地。可是经过“靖康之变”,这儿竟成了金人的天下。如今韩元吉来到这宋朝的故都,宋朝的发祥之地,江
-
苏轼 我本江湖一钓舟,意嫌高屋冷飕飕。 羡师此室才方丈,一炷清香尽日留。 暮鼓朝钟自击撞,闭门孤枕对残釭。 白灰旋拨通红火,卧听萧萧雨打窗。 苏轼这两首七绝作于杭州通判任上。苏轼生性好入名山游览,现在
-
宋·欧阳修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 2 ,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常语僚属 3 ,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 4 ,卧则读小说 5 ,上厕则阅小辞 6 。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 7 :宋公垂同在史院 8
-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 曰:“子之宅近市,澉隘嚣尘 ④ 。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 ② 。” 晏子辞曰:“君之先臣容焉,臣不足以嗣之,于臣侈矣。且小人近市,朝夕得所求,小人之利也。敢烦里旅 ③ 。” 公笑曰
-
钱起 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 擘波得潜鱼,一点翠光去。 这首小诗生动地描绘了翠鸟捕鱼的整个过程。四句诗分写四个动作。起句平叙。“有意莲叶间”,翠鸟悠闲地停落在高树上,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实际上却时时
-
寂寞蝉声静,差池燕羽回。秋风怜越绝,朔气想台骀。相去数千里,无因同一杯。殷勤望飞雁,新自塞垣来。
-
【4677】牵风记(徐怀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万字,2018年12月第1版,43元)△长篇小说。28章:隆隆炮声中传来一曲《高山流水》;让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