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知人》原文、赏析和鉴赏
王安石
贪人廉,淫人洁,佞人直,非终然也,规有济焉尔。王莽拜侯,让印不受; 假僭皇命,得玺而喜,以廉济贪者也。晋王广求为冢嗣,管弦曷密,尘埃被之; 陪扆未几,而声色丧邦,以洁济淫者也。郑注开陈治道,激昂颜辞,君民翕然,倚以致平,卒用奸败,以直济佞者也。于戏!“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古今一也。
北宋文坛群星荟萃,各呈异彩。六大家中唯王安石尤以短章圣手著称。一篇读孟尝君传,文短而气长,出语震世骇俗; 答李秀才书则曲折层迭,题旨偏从答见问。至于读柳宗元传的辨析八司马,以论自强善始终; 书刺客传后的评说五人杰,以断“士为知已者死”。行文无不言简意赅,全凭盘折短小取胜,世皆传为佳品。知人乃王安石的又一篇短论杂著。全文仅一百三十字,却在读书衡文中指评今古。其阐发“知人之难”,凡三论三证,概由史事分人之贫廉、淫洁、佞直。而构筑落墨于借古讽今,感叹以“知人则哲”。虽尺幅小品,却以榫接严密,析理井然而令人耳目一新。
文章入势即揭题旨:知人之难或正在难辨人之假相。所谓“贪人廉,淫人洁,佞人直”,作者巧以三对彼此矛盾的语辞,刻画出世间三种心怀叵测者的惯以伪装骗人。而世人每每不辨其真伪,反以廉、洁、直而托之以信诚;委之以重任。其结果必然是乱身、乱家、乱国、乱世。而贪、淫、佞者当道猖獗于一时,原是从藏起真面目,给人以假相始。作者遂点明其人其道“非终然也”,因为这三种人扮假相的本质恰在别有用心,“规有济焉尔”。首节立论,简明扼要。作者以政治改革家的敏锐和文学家的笔力,截断众流,开门见山。文字删净一切套语与无关宏旨的铺衬、渲染,直发胸臆。而语辞犀利,一针见血,尤可见王安石运笔瘦硬通神,拗折峭深的风格。
王安石“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时时在寻求能志同道合、“改易更革天下之事”(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的人才。他竭力主张陶冶培养人才,要使“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皆“有其道”(同上)。然而,他却苦于知人识人之难。要选用人才,须先了解人。知,能不惑于人之表;识,能辨人之真伪,这是作者总结出的历史经验。所以首节文字简捷中更讲求准。凡贪人、淫人、佞人,既藏“规有济”的卑劣,在人事面前当然有种种表演,唯以所谓的廉、洁、直尤醒人耳目。真是欲盖弥彰。作者善于在立论时即作驳难,“非……焉尔”的句式,断得斩钉截铁,立起全篇之大旨,给人的印象极深刻。
二节的引论是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王安石通古博今,尤谙于史实人事。他单提出汉之王莽,隋之杨广,唐之郑注三人为例作引证,分别阐述“以廉济贪者”、“以洁济淫者”、“以直济佞者”的装假扮伪已达无以复加的地步。王莽以外戚纂汉,世人皆知。史书称其“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已不倦。……母病,公卿列侯遣夫人问疾,莽妻迎之,衣不曳地,布蔽膝,见之者以为僮”(通鉴纪事本末卷五),至于时常故作姿态“上以惑太后,下用示信于众庶”(同上)。足见王莽久蓄纂位之念,将贪权野心掩作廉恭。以至“拜侯,让印不受”,而“假僭皇命,得玺而喜”,其伪廉昭然若揭。隋炀帝本“淫荒无度”、“思逞无厌之欲”(北史卷十二),却以“管弦曷密,尘埃被之”,“以为不好声妓之源”(同上)骗取了冢嗣。甚至有意在陪高祖雨中观猎时,“左右进油衣,”偏说什么“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同上)现出一副以洁藏淫的险恶。王莽虽落得斩首分身,“争相杀者数十人”(通鉴纪事本末卷五)的下场,但其“以廉济贪”的行径确也曾迷惑过不少人。杨广二世亡隋,终以“声色丧邦”,初时却以伪洁得高祖“善之”。除郑注一例因作者囿于史书的偏见,将郑看作奸臣而斥为“以直济佞者”外,从行文的句式和语势上,三例一一对应于三种人之假相。对比鲜明,事例典型,使引论恰到好处。作者文字简峻,三例成排比句式。其议论透辟、形象生动,逻辑性极强。而“笔间自有裁制” (姚鼐语)。王安石以世人难辨知人之难,句中亦巧作对比,使简洁有力的文字彼此映托,感情色彩甚浓。杨广、王莽二例在俗手或正可大作文章,而王安石“善用揭过法,只下一、二语,便可扫却他人数大段” (刘熙载语),文虽简奥,却收到了奇效。
末节引经据典,由尚书·皋陶的“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畅发感慨。“于戏”二字,内含千般情思,仅吐作一声唱叹。知人之难,“古今一也”,何况如尧舜那样的帝王。作者的情之所钟。劲气直前溢于言表。
知人识人历来是帝王臣子,文人墨客议论的题目。无论是艰苦创业时的金戈铁马,需要将帅谋士,知人识人; 还是立国守成时的继往开来,亦需要君臣同心,知人识人。仅以此而言,知人一文自然能传诵至今。对王安石来说,他那独特的文学家的工力,加上思想家、改革家的魄力,使得有关人才的著作颇丰。如材论、奴才、兴贤、委任诸篇,无一不是以大家手笔阐发的专论。而与知人这样的短小精悍,结构严密,巧于说理取胜的文学亦有数篇,它们正组成和代表了王安石以议论见长,“篇无余语、语无余字”的一个侧面。既让人一目了然,又给人余思无穷。“于戏! ……古今一也”短论戛然而止,正断在启人以遐想处。王安石写知人而知人之所欲,或正是此文艺术上的另一种精妙。
-
随时之忍第八十二随时之忍第八十二 为可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不可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故言行之危逊,视世道之污隆。 老聃过西戎
-
月地云阶漫一樽,玉奴终不负东昏。临春结绮荒荆棘,谁信幽香是返魂。
-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
-
我生几冬至,少小如昨日。当时事父兄,上寿拜脱膝。十年阅凋谢,白发催衰疾。瞻前惟兄三,顾后子由一。近者隔涛江,远者天一壁。今朝复何幸,见此万里侄。忆汝总角时,啼笑为梨栗。今来能慷慨,志气坚铁石。诸孙行复
-
嫦娥这个名字会勾起人们对于古老神话中月宫仙子的记忆,一种清虚的、高贵的、不食人间烟火的令人生爱而又令人凛然的形象。蒲松龄这篇《嫦娥》的艺术形象的构思,也建立在这一人们共有的艺术记忆的基础上。他知道,当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十句左右),内容包括我要一首有10句左右的古诗..有要求的,全诗只有十句的古诗词,古诗10句。《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宋·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
-
西方文学·《蝇王》 小说。英国小说家、1983年
-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
-
张复亨,字刚父,湖州乌程人,为作者同乡好友。本篇次刚父之韵而作。诗题为“即事”,实际上只是深夜闻笛而兴起的兴亡之感,并没有详密的叙事成分。闻笛伤心,可以算即事抒情之作。诗歌所步拟的刚父之韵,也就是杜牧《泊秦淮》一诗用韵,全诗内容、情调,也与杜诗相关。所不同的是,杜牧生活在唐朝国运衰颓、已有亡国征兆的
-
《庄子·则阳》是庄子的一篇文章,主要论述了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应该多角度思考。其中提到了飞鸟观察地面与高空的不同,以及渔夫观察深海与浅水的不同。通过这些比喻,庄子告诉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从多个角度出发,不要陷入狭隘的思维方式。这对于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大有裨益,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增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