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学《随时之忍第八十二》译文与赏析
随时之忍第八十二
随时之忍第八十二
为可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不可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故言行之危逊,视世道之污隆。
老聃过西戎而夷语,夏禹入裸国而解裳。墨子谓乐器为无益而不好,往见荆王而衣锦吹笙。
苟执方而不变,是不达于时宜。贸章甫于椎髻之蛮,炫絇履于跣足之夷,袗絺冰雪,挟纩炎曦,人以至愚而谥之。噫,可不忍欤!
【译文】
在可以做的情况下做可以做的事,就会顺利和成功;在不可以做的情况下做不可以做的事,就会失败或有危险。所以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是高洁还是谦卑,要看政治清明与否。如果政治清明,就应该严格自己的一言一行,遵守仁义道德;如果政治不清明,又要保持高尚的情操,那么就要以说话谦恭有礼来避开祸端。
人要尽量和世道相投合。老聃到西戎国就仿效那里的语言说话,夏禹到祼国就把自己的衣裤脱光。墨子主张节俭,批评音乐,认为乐器没有什么益处,但去访问荆王时,他却穿着锦衣,吹起了笙。这不是违背了他的本意,而是顺从了荆王的爱好。
如果固执己见而不知变通,那么他就是不了解时宜的人。到闽越之地去卖衣帽,到赤脚行走的地区去卖鞋子,在天寒地冻的时候穿着汗衫,在烈日炎炎的时候穿着棉衣,人们都认为这是最愚蠢的而嘲笑这些行为。啊!要懂得入乡随俗、善于变通,人们怎么能不忍住自己的固执之心呢?
【评析】
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因循守旧,要善于推陈出新。只有熟悉灵活多变的处事原则,在具体的环境中,才能做到灵活自如,也才能取得预期的胜利。在可以做的情况下做可以做的事,就会顺利;再不能做的情况下做不能做的事,就有危险。所以士人言行是进取还是退忍,要看世道是不是清明。
典例阐幽随机应变
公元616年,李渊被诏封为太原留守,北边的突厥用数万兵马多次冲击太原城池。更可恶的是,在突厥的支持和庇护下,一些人纷纷起兵闹事,李渊防不胜防,随时都有被隋炀帝借口失职而杀头的危险。
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李渊当时是内外交困,必然会奋起反击,与突厥决一死战。不料李渊竟派遣谋士刘文静为特使,向突厥屈节称臣,并愿把金银珠宝统统送给始毕可汗!
李渊为什么这么做呢?原来李渊根据天下大势,已决定起兵反隋。要起兵成大气候,太原虽是一个军事重镇,但不是理想的发家基地,必须西入关中,方能号令天下。西入关中,太原又是李唐大军万万不可丢失的根据地。那么用什么办法才能保住太原,顺利西进呢?
当时李渊手下兵将不过三四万人马,即使全部留驻太原,应付突厥的随时出没,同时又要追剿有突厥撑腰的四周盗寇,已是捉襟见肘。而现在要进伐关中,显然不能留下重兵把守。唯一的办法是采取让步政策,让突厥“坐受宝货”。所以李渊不惜俯首称臣。
李渊的退步策略获得了大丰收。始毕可汗果然与李渊修好。后来,李渊派李世民出马,不费多大力气便收复了太原。
而且,由于李渊甘于让步,还得到了突厥的不少资助。始毕可汗一路上送给李渊不少马匹及士兵,李渊又乘机购来许多马匹,这不仅为李渊拥有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骑兵奠定了基础,而且因为汉人素惧突厥兵英勇善战,李渊军中有突厥骑兵,自然凭空增加了声势。
-
绿涨连云翠拂空。十分风月处,著衰翁。垂杨影断岸西东。君恩重,教且种芙蓉。十里水晶宫。有时骑马去,笑儿童。殷勤却谢打头风。船儿住,且醉浪花中。 作品赏析【注释】①作于绍熙三年(1192),时稼轩在闽中任
-
1916-1921年间存在的一个现代主义文艺流派。这一流派的宗旨是反对一切有意义的事物,反对一切传统和常规,反对文学艺术,甚至包括达达主义
-
美国存在主义*作家梅勒*的小说代表作。1948年发表。它是梅勒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之作。小说写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从日军手中攻
-
华阳观里仙桃发,把酒看花心自知。争忍开时不同醉,明朝后日即空枝。
-
典源出处 汉 刘向 《列仙传》: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史记留侯世家》: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
-
师道类名言赏析《教不严,师之惰。》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当代中短篇小说集。李宏林著。群众出版社1981年11月出版。收入4部作品。《星星作证》描写艾小星和她的未婚夫石大星一对无辜青年在林彪死党
-
性节俭,经时不制一新衣,不以一钱供耳目玩。|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性节俭,经时不制一新衣,不以一钱供耳目玩。》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原题】:泽民因诵乐天欲留年少待富贵富贵不来年少去之句慨然有感遂广此意作诗相示余以谓人之会遇各自有时年少固不可留而时亦何可待乐天自不应出此语而泽民亦不应为此诗因反其意以和之
-
寇准《书河上亭壁》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注释】 (1)《书河上亭壁》为四首构成的组诗,分咏四季登临黄河所思所见情景,本首写的为秋天情景。组诗前原有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