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李白“济苍生, 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李白“济苍生, 安社稷”的儒家用世思想

儒家思想对李白影响渊源极深, 绝不仅如外界所说的“嘲孔、反儒”。他安邦济世、兼善天下的政治抱负之宏大, 建功立业、侍君荣亲的用世愿望之热切, 绝不在“诗圣”杜甫之下。 事实上, 李白是尊孔的, 在他的庐山谣寄卢待御虚舟中有“我本楚狂人, 风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 朝别黄鹤楼。”[1]494的诗句, 看似在嘲孔, 其实, 这篇诗歌创作于李白流放夜郎遇赦, 政治上走投无路, 被迫隐居庐山之后, 抒发了愤激的心绪, 诗歌重点是在表现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除此外, 李白在诗中提到孔子还有多处, 全是尊崇敬慕之语, 毫无嘲讽之意, 他多次称其为“孔圣”“大圣”, 而自谦为“小儒”。如:“君看我才能, 何似鲁仲尼?大圣犹不遇, 小儒安足悲”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 [1]369。甚至在临终前他呼唤的也是孔子:“后人得之传此, 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临终歌) [1]523 可以说, 儒家的积极入世思想影响了李白的一生。他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安社稷”“济苍生”, 要像历史上的傅说、姜太公、管仲、谢安那样, 做一个“致吾君于尧舜”的辅弼重臣。他在少年时的名作上李邕中, 以大鹏自比, “大鹏一日同风起, 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 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 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轻少年。”显示出李白的少年豪气和凌云壮志。天宝三年辞京后, 即使受了道箓, 成为一名“身在方士格”的道士后, 李白仍没有真正忘却苍生社稷, 虽身在江湖却心悬魏阙, “去复复去去, 辞君还忆君”。他时时忧心国事。天宝十一年冬, 安禄山反状日露, 李白曾“且探虎穴向沙漠, 鸣鞭走马凌黄河”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 北上幽洲, 一探虚实。冒着生命危险, 抛却心中向往的自由, 几千里风雪路悄然走过, 李白“安社稷”“济苍生”理想之坚定可见一斑。 儒家思想痕迹如此之明显, 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自孔子周游列国至盛唐科举制度高度繁荣千余年间, 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意识, 在历代统治者提倡和封建社会教育下, 浸进民族血液, 化入民族灵魂, 积淀成我们民族的传统心理。儒学的兼善天下、建功立业、王道仁政维护了封建统治, 尤其它的纲纪伦常更是封建统治的命根子。传统中国人, 无不受其影响。贞观时, 太宗皇帝深谙治国之道, 以儒学为主, 大兴“仁”政之风, 唐代文人自豪感、自尊心、责任感达到历史最高峰。贞观二年, 朝廷立孔子庙堂于国学, 以孔子为“先圣”“先师”, 并加筑国子学舍, 增置生员, 有通儒经者, 就准予参加贡举。唐代科举还特开明经科, 与进士科并举[2]31。儒家积极用世思想的影响更是空前高涨, 有志文人莫不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中国千百年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重农轻商, 商人社会地位极低, 一旦入商籍便不准参加科举。这样的社会氛围中, 李白出生于商人家庭。李白的父亲李客颇有文学基底, 有入仕之心, 却因商籍不得仕, 因而寄予李白殷切期望[3]61。这种社会、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李白, 受的是传统教育, “五岁诵六甲, 十岁观百家”, 即使生性豪爽, 向往自由, 仍不得不去思考建功立业。自幼深刻、全面的儒家教育, 使儒家的思想植根于他的思想之中。他不得不将自己“仗剑去国”的理想修正, “事君之道成, 荣君之义毕”, 然后“浮五湖, 戏沧州”。 在儒家思想支配下, 李白的“出世”行为, 如长安请辞还山, 只是暂时的“尺蠼之屈, 龙蛇之蛰”, 是在养精蓄锐、积蓄力量, 为了静待时机, 其骨子里仍是儒家的治国平天下信念。 他真的成为一名完全的儒生了吗?甘心做一名只为君王的“奴才”吗?不, 他积极用世, 治国安邦, 拯物济民, 却不落后守旧, 迷信君主。他与黑暗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 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钦佩。他在探求一条治国安邦与挣脱封建束缚相结合的仕途之路。在“奉儒”之路上, 他苦苦地求索, 却在黑暗的社会现实、腐朽的封建统治中处处碰壁、举步维艰, 他的儒家思想根源极深, 但政治理想难以实现。 积极用世却不愚忠盲从君主, 这种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他诗歌的面貌。儒家仁民爱物的思想, 使李白的诗歌充满了热爱人民、关心百姓的高尚情感。如他的丁都户歌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等, 对下层劳动者的优秀品质进行了着力的歌颂, 对他们的痛苦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李白的拟乐府作品中, 许多篇目具有清新淳朴的民间气息和活泼生动的民歌情调。如越女词五首其三:“耶溪采莲女, 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 佯羞不出来。”不仅描写了清新淳朴的民风, 而且语言也是类似于民歌的出口成章、纯源于灵感的天然句式[4]272。儒家的大一统思想使他在维护国家统一, 反对民族分裂方面, 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在猛虎行在水军宴上赠幕府诸侍御永王东巡歌中有充分的表现。在表现手法上, 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儒家风雅比兴的诗歌传统, 他的诗歌“凡所著述, 言多讽兴” (李阳冰草堂集序) , 尤其是乐府诗更是“连类引义, 尤多讽兴, 为近古所未有” (胡震亨李诗通) 。他的诗歌, 多是有比兴寄托或者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蜀道难中蜀道高峰绝壁、万壑转石的险难的渲染是诗人对于世道艰险的渲染。诗歌因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业未成, 心生悲愤而寓有功业难成的意思。 总之, 儒家思想占据了李白思想体系的中心地位, 成为其浪漫主义形成的主体、血肉, 避免了单调的、形式上的浪漫主义诗风。而道家的自由哲学, 却占据着李白个性和艺术的灵魂。
猜你喜欢
  • 字数在160个字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字数在160个字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大约一百六十字左右的古诗,160字的诗词,字数在150字左右的古诗词。康与之(南宋)的《宝鼎现 夕阳西下》,157字:夕阳西下,暮霭红溢,香风罗绮。乘丽景、华灯争放,浓焰烧空连锦砌。睹皓月、浸严城如昼,花影

  • 范仲淹《行歌》全诗鉴赏

    行歌春满路,坐歌春满园。花前人自乐,桃李岂须言。

  • 古诗词《金缕曲》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东渡留别祖国 披发佯狂走。莽天涯,暮鸦啼彻,几株衰柳。 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 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 愁黯黯,浓于酒。 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年、絮 飘萍泊,遮

  • 李白《襄阳曲》全诗赏析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江城回渌水,花月使人迷。山公醉酒时,酩酊襄阳下。头上白接篱,倒着还骑马。岘山临汉江,水渌沙如雪。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 古代名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注释与译文

    【名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注释与译文]暮年渐渐地来临,我担心的是自己的好名声没有树立。诗句表现了爱国诗人屈原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 参考文献 (先秦)屈原《离骚》

  • 国学名句“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出处和解释

    【名句】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 语出隋代王通《中说·魏相篇》。不要责求别人做所做不到的事,不要强迫别人做所不擅长的事,不要硬逼别人做所不愿做的事。三句话讲用人致事之道。

  • 古文辞类纂《韩退之与鄂州柳中丞书》全文

    韩退之与鄂州柳中丞书 淮右残孽,尚守巢窟,环寇之师,殆且十万,瞋目语难。自以为武

  •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注释、译文和感悟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① 。(《庄子 · 至乐》) 【注释】 ①褚(zhǔ): 口袋。绠(gěng):吊水用的绳子。汲(jí):从井里往上打水。 【译文】 口袋小了装不下大的东西,井绳短

  • “非攻上”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 ① ,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 ② ,罪益厚。至入人栏厩 ③ ,

  • 杜甫《重送刘十弟判官》全诗赏析

    分源豕韦派,别浦雁宾秋。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经过辨丰剑,意气逐吴钩。垂翅徒衰老,先鞭不滞留。本枝凌岁晚,高义豁穷愁。他日临江待,长沙旧驿楼。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