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著《瀛环志略》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徐继畬(1794—1873),字健男,号松龛,山西五台人。据清史稿列传二百九和 五台新志卷4,生于乾隆五十九年 (1794),另一说生于乾隆六十年(1795)。其父徐润第为清朝同知一类的地方官,好陆王之学。继畬幼承家学,尝好博览,关注时事,19岁中举,32岁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编修。以后,先后转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广西浔州知府、福建延邵津道道台、汀漳龙道道台,广东盐运使、按察使,福建布政使、巡抚,兼任闽浙总督。道光三十二年(1852)(一说1850年)调北京任太仆寺,咸丰六年(1856)在山西主讲平遥超山书院,又回京任总理同文馆大臣。同治十二年(1873)病逝。他久驻闽广16年 (1836—1852),常与西人打交道,得悉不少外国情况。尤其在厦门工作期间,认识了担任翻译的美国传教士雅裨理 (ABEELDAVID,1804—1846),在雅裨理处得到西人绘制的精细的世界地图和西人撰写的一些汉字书籍后,萌发了一个念头,写一部真实地介绍世界的著作。以后,“每晤泰西人,辄披册考证之。于域外诸国地形时势,稍稍写得其涯略,乃依图立说,采诸书之可信者,衍之为篇久之积成卷帙”(瀛环志略·自序,下简称自序)。从1843年开始编写,他“公事之余,惟以此为消遣,未尝一日辍也”(自序),“每得一书或有新闻,辄窜改增补,稿凡数十易”(自序)。在友人陈庆偕、彭蕴章、刘韵珂等帮助下,于道光二十八年 (1848)写成。
全书约20万字,10卷。卷1至卷3介绍地球基本知识和亚洲各国概况,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西南亚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卷4至卷7介绍欧罗巴,即欧洲各国,包括英、法、俄、意、荷、比、葡、奥等16个国家的地理概况;卷8介绍阿非利加,即非洲各国;卷9、10两卷介绍亚墨利加,即美洲各国;分别记述北亚墨利加各国、北亚墨利加南境各国、南亚墨利加各国、亚墨利加海湾群岛等。其中,对亚洲、欧洲的叙述最详,占全书的三分之二篇幅。全书以图为纲,以文为说,全面地介绍了世界各大洲约80个国家和地区,内容包括当时的世界各洲、各国的地理位置、疆域政区、山脉河流、地形气候、经济物产、民族风俗、人种肤色、历史沿革等。全书有地图40幅,卷首有地球正背面图,每洲前有洲图,各洲内重要国家有分国图。
在19世纪中、后期刊行的各种放眼世界的著作中,魏源的海国图志无疑是思想水平最高的,书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成为此后数十年间先进的中国人为抵御外来侵略、拯救祖国而追求真理的思想方向。而科学成就最高的,能使人们在近代历史地理知识基础上重建崭新“天下”概念者,则当推徐继畬的 瀛环志略。此书在体例和内容上有许多创新。
1.取材精审,广征博引。瀛环志略不只依据西人的地图和西人的汉文著作撰写成,而且大量引用我国正史中的材料以及其他前人的史地专著,例如陈伦炯的海国闻见录、王大海的海岛逸志、黄毅轩的吕宋纪略、谢清高的海录等。对西人的著作“有刻本、有钞本,并月报新闻纸之类,约数十种”( 瀛环志略卷1 “凡例”,下简称“凡例”)。有疑问的,或不清楚的,“亦有晤泰西人时得之口述者”(“凡例”)。在编写“南洋各岛”时,由于“南洋各岛泰西人所绘图最为审细,而其说不甚详,译写地名亦多舛异”,因而他“就泰西人原图,博采诸家之说,又询之泰西人及厦门曾历南洋之老舵师,参互考订”(瀛环志略卷二“南洋各岛”)。
2. 体例周详,系统有序。此书在编写体例上,以洲为主体,先叙一洲之概况,然后视每洲东西南北和海陆位置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区叙述;在各区之下,又按国分叙;在一国之中,有时据地理、历史情况的差异,再分小区记述。这种安排系统有序地反映了世界各洲、各国、各地区的地理情况,也表示作者徐继畬已了解地理知识的核心是区域性。现代世界地理的记述方法,也是这种体例。
3. 以图为纲,以文为说。徐继畬不但在瀛环志略撰写体例中表明已具有近代地理学知识,在强调地图的重要性方面也说明他是一个合格的地理学家。他指出: “地理非图不明,图非履览不悉”(自序)。而且“图从泰西人原本钩摹,……河道仅画其最著者,山岭仅画其大势,城邑仅标其国都,其余一概从略”(自序)。唯有日本琉球幅地图是依据国内资料编绘。图简明扼要。这都是有益于中国人走出闭锁的环境,结束昧于外情的历史,放眼世界。
4. 内容新颖,思想先进。徐继畬亲身经历过鸦片战争,目睹西方海盗对中国的掠夺,因而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面貌有所认识,在本书中列举了一系列英帝国主义侵略、剥削他国人民的事实,还揭露欧洲殖民主义者贩卖黑人、蹂躏黑人的罪行,把欧洲殖民主义者不劳而获的奢侈生活与拉丁美洲土著人的贫苦生活作了鲜明的对照。但他并不因此而 “排外”,在书中依然称赞欧洲人“善于运思,长于制器,金木之工,精巧不可思议,运用水火,尤为奇妙”。在对美国的介绍中,用了很多篇幅介绍华盛顿如何率领美国人民赶走英国军队,赢得独立;华盛顿又如何不据国为己有,倡导选举制。并指出: “得国而传子孙,是私也;牧民之任,宜择有德者为之。”在中国处于皇权至上的封建专制时代,徐继畬如此直言不讳地描述并称赞一个与中国传统文化政治制度大相径庭的西方文化政治体系,是难能可贵。
此书一扫旧日中国古籍中对外情的荒谬描绘和诠释;中国传统地理学著作中常夹杂的堪舆成分也较少。堪舆成分在魏源的海国图志仍有较多反映。因此就科学价值、地理价值而言,瀛环志略当在 海国图志之上。王先谦评论说: “五洲志地,托始徐书”( 五洲地理志略卷首)。
瀛环志略问世后,曾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虽曾被人弹劾,遭毁版之厄运,但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徐被重新起用,成为总理衙门官员,书也于1867年成为京师同文馆之教科书,以后成为近代人们了解世界的必读之书。整个19世纪后期,凡是追求新知识的人,没有不读过这本书的。伟大的维新运动宣传家梁启超说,他就是在读了瀛环志略后,始知地球之大,开始关注世界,走上改革中国政治的道路的;并指出: “中国士大夫之稍有世界地理知识,实自此 (指瀛环志略) 始”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正如五台新志卷4所言:本书: “为世所推重,群奉为指南。” 1860年左右传到日本后,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
本书的缺点: 一是有些地理事实的错误。如认为“西洋人海图将日本三岛列朝鲜以北,系属错误,根据海图闻见录错误地在日本琉球幅地图上,把日本三岛绘于朝鲜东南、我国江浙之正东 ( 瀛环志略卷1)。二是有些观点值得商榷。如在解释非洲落后的原因时说: “以八卦方向视之,正当坤位,其气重浊,其人类颛愚”(瀛环志略卷8)。明显地受堪舆之说影响。
何秋涛的 瀛环志略辨正、薛福成的 续瀛环志略初编和著者不详的 瀛环志略续集(又名 瀛环志略续编),对本书多有补正。
-
闻咏出门日日见青山,青山不改旧时颜。我问青山何日老,青山笑我几时闲。诗词类别:咏物言志来源:《八桂四百年诗词选》相关作品:观涨谢天
-
这首诗歌是由荆轲在刺秦王出发前唱和而成的。燕太子丹在秦军压境的危急时刻,不得不采取派人行刺这样的策略。
-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出处】唐白居易《 长恨歌 》 【翻译】其中有一位仙女名叫太真,她的美貌跟贵妃极相似。
-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是诗人被贬在龙标尉任上送柴侍御赴武冈之作(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武冈,今湖南省武冈县)。柴侍御,可能是武冈负责监察、弹劾的
-
上界足官府,飞升亦何益。还在此山中,相逢不相识。 作品赏析原题:卢山五咏卢敖洞(图经云:敖,秦博士,避难此山,遂得道。)
-
一朝游桂水,万里别长安。 故乡梦中近,边愁酒上宽。 剑锋但须利,戎衣不畏单。 南中地气暖,少妇莫愁寒。 西汉苏武字子卿,以气节著称。这位《南征》诗的作者苏子卿,则是南朝陈代的诗人。其诗名虽不著,存诗也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作品赏析【注释】①瑞脑:龙脑香。②金兽:兽形铜香炉。③纱厨:有
-
回首濉阳幕,簿书高没人。何时桐柏水,一洗庾公尘。此去渐佳境,独游长惨神。待君诗百首,来写浙西春。
-
木木在莫斯科一条偏僻的街道上,坐落着一栋灰色的宅院,院子里有白色的立柱,破旧的阁楼,还有歪斜的阳台。这里曾经住着一位守寡的太太,她
-
古文观止·袁枚·祭妹文 乾隆丁亥冬【1】,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