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书寿堂壁》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林逋书寿堂壁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②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③
【注释】 ①寿堂:生前造的墓室,即寿坟。②结庐:筑室晋陶渊明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萧疏:稀疏。③“茂陵”二句:司马相如病重时,汉武帝派使臣往其家取所著书。及至,相如已死,唯遗稿一卷,言封禅,颂帝德。史记·司马相如传:“相如既疾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
【译文】 筑一间茅舍于西湖之畔,与青山遥遥相对;种几竿修竹在寿坟之上,伴清风摇曳低吟。日后若有人集我的遗稿,所欣慰的是不曾作过封禅书那样的谄媚文章。
【集评】 宋·严有翼:“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用之者。王元之谪守黄冈谢表云: ‘宣室鬼神之问,岂望生还;茂陵封禅之书,惟期死后。’此一联每为人所称道,然皆直用贾谊、相如之事耳。李义山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虽说相如,亦反其意而用之矣。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识学素高、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艺苑雌黄)
宋·黄彻:“司马相如窃妻涤器开巴蜀,以困苦乡邦,其过已多;至为封禅书,则谄谀,盖天性,不复自新矣。子美犹云:‘竟无宣室召,徒有茂陵求。’李白亦云:‘果得相如草,仍余封禅文’。和靖独不然,曰:‘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言虽不迫,责之深矣。李商隐云:‘相如解草长门赋,却用文君取酒金。’亦舍其大,论其细也。举其大者,自西湖始,其后有讥其谄谀之态,死而未已。正如捕逐寇盗,先为有力者所获,搤其吭而骑其项矣,余人从旁助捶缚耳。”(䂬溪诗话卷三)
明·谢榛:“霏雪录曰:‘唐诗如贵介公子,举止风流;宋诗如三家村乍富人,盛服揖宾,辞容鄙俗’。殊不知老农亦有名言,贵介公子不能道者。林逋曰: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此乃反唐人之意。”(四溟诗话卷一)
今·黄刚:“‘犹喜’、‘曾无’俱为庆幸之语,感情色彩很浓。这二句是和靖名句,颇为后人传诵,所以如此,并非在于它是奇语、丽句,而是因为它表现出诗人的高尚志节。”(宋诗鉴赏辞典第48页)
【总案】 此诗是林逋临终明志之作,书于其寿堂壁上。由“结庐”到“坟前”,由生前到身后,凝练地概括他的一生。宋史·林逋传说他“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而临死之时,又“自为墓于其庐侧”,他要将自己的心魂长系湖光山色之间,生当做隐士,死亦为逸鬼。而坟上修竹几茎,萧萧疏疏,于凄凉之中透出凛然风骨。尾联历来为人赞叹。司马相如临死前还歌功颂德,邀宠求荣;林逋不屑为之,并以此自傲自喜,表现出诗人的崇高气节。难怪大文豪苏东坡都对他非常崇敬:“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 “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书林逋书后)。这首绝句虽无工巧之词,却有惊人之语,令人千载之下,依然仰慕不已。
-
【提示】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以时为主,国经年纬,谱列汉初功臣143侯世系,反映汉初一百年间的政局变化。从汉初至太初百年之间,有一百三十七侯都犯法殒身或无后亡国,太初以后只剩了五侯,这是当时历史中的一
-
(王献之)尝与兄徽之、操之俱诣谢安,二兄多言俗事,献之寒温而已。既出,客问安王氏兄弟优劣,安曰:“小者佳。”客问其故,安曰:“‘吉人之辞寡’,以其少言,故知之。” ○《晋书·王羲之传》 事亦见南朝宋·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崔颢的诗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是唐代文人崔颢创作的诗句。上一句“晴川历历汉阳树”描绘了湖北汉阳春天的景色,阳光明媚,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下一句“芳草萋萋鹦鹉洲”表现了洞庭湖的美景,洲上的芳草青青翠绿,蓬勃生长。接着问道“日暮乡关何处是?”意为黄昏时分,故乡的关口在何处?是想念家乡的人忧心忡忡。最后一句“烟波江上使人愁”描绘了江水上的烟雾氤氲景象,颇具禅意和忧伤情调。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反衬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流年逝去的追忆之情。
-
《过秦楼》 水浴清蟾, ① 叶喧凉吹, ② 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 ③ 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 ④ 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 ⑤ 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沈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 ⑥
-
味道尝遍时间的味道,唯有三月带着一种无尽的甜你说这话时,几声鸟鸣像是朝薄雾里又撒了几勺糖你悄悄拉起我的手我俩仿佛又走在多年前灵魂放
-
白头病叟泣且言,禄山未乱入梨园。能弹琵琶和法曲,多在华清随至尊。是时天下太平久,年年十月坐朝元。千官起居环佩合,万国会同车马奔。金钿照耀石瓮寺,兰麝薰煮温汤源。贵妃宛转侍君侧,体弱不胜珠翠繁。冬雪飘摇
-
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莺粟汤。暂借藤庆与瓦枕,莫教辜负竹风凉。
-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
名言: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修持手法的应用,内容包括古诗词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诗词鉴赏中修辞手法的作用,语文中古诗词的修辞手法和作用。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针、反语等。 1. 用典 【作
-
开头两句用形象而整饬的对仗句式刻画两种鸟儿的活动,为写春耕营造一种正当其时的氛围。布谷鸟即杜鹃,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它在南方春天耕种季节鸣叫,它“播谷播谷”的叫声听上去就像在催人种谷一样,所以叫布谷鸟。一“劝”字,将布谷鸟的叫声人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