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六十六生命的路》全文、注释和赏析
想到人类的灭亡是一件大寂寞大悲哀的事; 然而若干人们的灭亡,却并非寂寞悲哀的事。
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自然赋与人们的不调和还很多,人们自己萎缩堕落退步的也还很多,然而生命决不因此回头。无论什么黑暗来防范思潮,什么悲惨来袭击社会,什么罪恶来亵渎人道,人类的渴仰完全的潜力,总是踏了这些铁蒺藜向前进。
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跨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以前早有路了,以后也该永远有路。
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乐天的。
昨天,我对我的朋友L说,“一个人死了,在死者自身和他的眷属是悲惨的事,但在一村一镇的人看起来不算什么; 就是一省一国一种……”
L很不高兴,说,“这是Natur (自然) 的话,不是人们的话。你应该小心些。”
我想,他的话也不错。
【析】 鲁迅写这篇随感录时还是一个进化论者。他用达尔文进化论中的发展概念来观察人类社会即生命的发展运动,认为 “生命的路是进步的”。
作者用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来证明什么都阻止不了生命的进步。人类首先与自然环境构成一对矛盾,在自然带给人类的不调和面前,生命没有退步;尽管有人因了这不调和而萎缩堕落退步,然而整个人类社会决不因此回头。人类自身更是充满了进步与反动的矛盾。要求解放、变革社会的进步思潮受到黑暗统治的镇压,社会充斥着人间悲剧,人道主义精神被罪恶亵渎。反动势力对人类进化的阻力固然巨大可怕,然而人类渴望真善美的潜力使历史巨人踏过这些铁蒺藜继续向前进。而且生命不怕死,而对死亡,生命更显出英雄本色,反而笑着、跳着,跨过死亡向前进。社会的进化直接地表明:这就是生命的路。它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事实胜于雄辩,只要勇于开拓,大胆变革,环境就会因人而改善。
在展示了生命历程之后,作者对于将来提出了他的希望。他坚信人类不会寂寞,人类的生命力是顽强的,若干人们的灭亡并不意味着人类生命之光的结束。这种乐观态度深化了篇首的论点。
不料“我”的观点却受到朋友的反对。乍一看来,有画蛇添足之感,可仔细一想,他的话不正说明扼杀生命的荆棘无处不在吗?“我”虽然用自然法则来概括人类发展的规律,其中人类进步力量将冲破黑暗求得进步的发展观,却触犯了某些人的利益,是该小心才是。这最后一笔是作者有意安排的,他将我们的目光引向未来的路上。
本文的命题,本身就富于诗意,作者运用排比、拟人、反复等多种艺术手法来加以表现,使句法结构诗化,气势回荡,读来自然简洁,荡漾着一种浓烈的审美感情,前半部分当作散文诗来读也未尝不可。
本文的命题,本身就富于哲理。句句转,层层深,环环相扣的结构,显示出严密的逻辑性,而行文中又绝无抽象的逻辑语言。作者精心用比,选字炼句。用“不调和”、“铁蒺藜”、“死亡”来构成精神三角形,它的斜面比作生命前进的路线; 用 “黑暗”、“悲惨”、“罪恶”等寥寥数字,形象地描绘出一幅幅历历在目的生命前进图。总之,逻辑的理性在鲜明、具体、富有视觉感的艺术氛围中得到衬托和强化。
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432页.
-
那时候,她极喜欢给风洗脚。她特意为风买了一个大大的木盆,每个星期天的午后,她都要准备好一盆热水,将风的两只脚泡进去,然后再提一壶热
-
词的上片先写“伫立长堤”,纵目远眺,但见骤雨刚过的边地天晚风凉,一片萧条冷落,毫无可观,唯有塞柳掩映的急流流向千里之外的故土。开篇几句对萧条的边地风光的描绘,为全词定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而随着词作的逐步展开,这种悲凉之感不但没有减弱,反
-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
-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这首诗的写作经过有个故事。据《隋唐嘉话》说: 薛道衡聘陈,为人日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南人嗤之曰:“是底言?谁谓此虏解作诗!”及
-
[魏]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
-
江雨飒长夏,府中有馀清。我公会宾客,肃肃有异声。初筵阅军装,罗列照广庭。庭空六马入,駊騀扬旗旌。回回偃飞盖,熠熠迸流星。来缠风飙急,去擘山岳倾。材归俯身尽,妙取略地平。虹霓就掌握,舒卷随人轻。三州陷犬
-
普救姻缘西洛客说姻缘,普救寺寻方便。佳人才子,一见情牵。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门掩梨花闲庭院,粉墙儿高似青天。颠不剌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罕见,引动人意马心猿。西厢寄寓娇滴滴小红娘,恶狠狠唐三藏。消
-
《康诰》是西周时期的一篇重要文献,记录了周王朝的宗祀制度和治国思想。据《康诰》原文、注释、鉴赏和解析,可以看出,这篇文献强调天命、礼仪和王者责任。它规定了君王要恪守天命,尊崇神明,以保国家安宁。同时,也要依循周礼的规范,推行善政,谦虚谨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读《康诰》不难发现,它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影响深远,也为后世的君臣关系、社会秩序和国家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
刘子翚《南溪》 聊为溪上游,一步一回顾。 悠悠出山水,浩浩无停注。 ① 唯有旧溪声,万古流不去。 【注释】 ①悠悠:指水流的速度不疾不徐。浩浩:指水流的势头无穷无已。 【译文】 闲暇中来到这南溪游玩,
-
酒旋沽,鱼新买,满眼云山画图开。清风明月还诗债。本是个懒散人,又无甚经济才,归去来。 作品赏析【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