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氏狸狌》原文、注释和解析
明·宋濂2
卫人束氏3,举世之物,咸无所好4,唯好畜狸狌。狸狌,捕鼠善也,畜至百余,家东西之鼠捕且尽。狸狌无所食,饥而嗥5。束氏日市肉啖之6。狸狌生子若孙7,以啖肉故,竟不知世之有鼠:但饥则嗥,嗥则得肉食,食已与与如也8,熙熙如也9。
南郭有士病鼠10,鼠群行有堕瓮者,急从束氏假狸狌以去11。狸狌见鼠双耳耸,眼突露如漆,赤鬣12,又磔磔然13,意为异物也,沿鼠行不敢下。士怒,推入之。狸狌怖甚,对之大嗥。久之,鼠度其无他技14,啮其足。狸狌奋掷而出。
1狸狌(sheng):野猫。2宋濂(1310-1381):字景濂,明初文学家。有宋学士文集。3卫:古国名,居今河南。4咸:皆。5嗥(hao):野兽叫声。6市:买。啖(dan):吃。7若:和。8与与如:走路安闲舒适的样子。9熙熙如:和谐快乐的样子。10郭:城。11假:借。12鬣(lie):胡须。13磔磔(zhe zhe)然:形容老鼠的叫声。14度(duo):估量。
【析点】 猫不识鼠已属反常,惧鼠则不能不为怪,至于猫终竟被鼠咬了脚而吓得急忙逃窜,这更不能不叫人喷饭! 然而,笑过之后,内心又不免沉甸甸的。
从进化论而言,“用进废退”。捕鼠本是猫的绝技,甚至可以说是其天性。然而猫生下来不曾见过鼠,而且饥了一嗥就有主人给肉吃,久而久之,代代相沿,其“性”也会变,其“技”也会由退而失。猫如此,人也一样。丰衣足食,自然是人的幸福,可是,人若因此而养尊处优,所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也会“五谷不分”,“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变成衣架饭囊油桶肉袋。劳动创造了历史,创造了现代文明,中外古今的有识之士,都告诫人们战胜惰性,勉励“勤于思”、“勤于耕”,并用大量事实证明“天才出于勤奋”。父母若像这位饲猫的主人那样养育子女,说其愚自无不可,说其“罪过”也不为过罢? 作为人之子女,又有谁愿做那可笑的猫之子孙呢? 此文寓庄于谐,以猫喻人,作者撰此小文的良苦用心,由是可见矣
-
王安石 十月十日,谨再拜奉书运使学士阁下: 某愚不更事物之变,备官节下,以身得察于左右。事可施设,不敢因循苟简,以孤大君子推引之意,亦其职宜也。 鄞之地邑,跨负江海,水有所去,故人无水忧。而深山长谷之
-
陈映真 在十二月里,这真是个好天气。特别在出殡的日子,太阳那么绚灿地普照着,使丧家的人们也蒙上一层隐秘的喜气了。有一支中音的萨土风在轻轻地吹奏着很东洋风的“荒城之月”。它听来感伤,但也和这天气一样地,
-
长征路一条条奔腾湍急的江水——湘江、乌江、金沙江、嘉陵江一条条急流滚滚的大河——赤水河、大渡河、泸定河一座座直插云霄的高山——大娄
-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
-
作于:(1933年) 一月三十一日此诗见于《伪自由书·崇实》。
-
谭元春:三游乌龙潭记 谭元春予初游潭上,自旱西门左行城阴下,芦苇成洲,隙中露潭影。七夕再来,又见城端柳穷为竹,竹穷皆芦,芦青青达于
-
陈焕《梅花》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侯似妇人。 ① 【注释】 ①留侯:即张良。以佐高祖定天下,被封为留侯。《史记·留侯世家》载:“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观其图,状貌
-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给最爱的你一首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最爱的你 我把你交给她, 把自己交给命运。 轻轻地, 我将离开你。 我是浮萍,四处漂泊不定 而你是流水, 满载着我的希望和梦想。 多希望我和你相逢会是梦一场, 痛了便散了。 我很想一直陪在你的身旁, 我担心你会寂寞。 不会
-
《三余广学,百战雄才。》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攻我之过者,未必皆无过之人;苟求无过之人攻我,则终生不得闻过矣!
名言: 攻我之过者,未必皆无过之人;苟求无过之人攻我,则终生不得闻过矣! 注释: 攻: 批评。过: 过失, 错误。 句意: 批评我的错误的人, 不一定都是没有错误的人; 假使要找没有错误的人批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