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的结构
戏剧的外部结构分为幕、场、景等,其任务是根据舞台条件的要求,解决时间和地点的问题。
①幕 等于文章中的段。幕是指舞台前面的大幔子,拉开一次就叫一幕。
②场 是指舞台上人物的更动。只要有人物上场或下场,就叫一场,或一个场面。
③景 是指背景。景随剧情转移叫换景。换景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用两道幕,换景后再拉开二道幕;一是暗转,不用两幕,全场灯光一灭改换布景。场景变换,是表示一幕中剧情的推移,而不是整个剧中的一个阶段。
(2)内部结构
戏剧的内部结构与情节基本一致,但不属于情节的“人物表”、“幕前歌”,仍在剧本的结构之中。它的结构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①开端 就是矛盾冲突的开始,在剧的开场部分。戏剧的开场要简练、开门见山,写出中心事件最直接、最关键的前因,要把矛盾冲突摆出来,提出剧本的中心问题,介绍主要人物。
②发展 是剧本塑造人物、表现主题的重要的部分。剧本必须展开矛盾,安排情节,有波澜起伏,从而使剧情步步向前,使主题层层深入。矛盾的发展要有曲折、波澜,但不能横生枝节、杂乱无章。剧本的情节必须主线突出,沿一条主线向前发展,中心事件要贯彻首尾。
③高潮 是矛盾的尖锐化,矛盾发展到了顶点,面临着必须出现的决定胜负的突变局面。剧本的高潮一般比较短暂,所以这个突变局面来得很快,但它是由渐变发展来的。
④结局 是矛盾的解决,事情的结尾,是戏剧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好的结局应该与开端、发展相呼应,全部、彻底和正确地解决了戏中提出的问题,不使观众产生任何疑问,让观众心满意足,情绪受到鼓舞、激发,最好还能给观众留下想象的余地。
⑤序幕 是在戏剧情节开始之前对戏剧的主要情节作简要的介绍,使读者能大致了解戏剧的内容梗概。
⑥尾声 在结局之后出现的部分。它是对人物在所描写的事件结束以后的情况或命运的交代。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多病守山郡,自得接嘉宾。不见三四日,旷若十馀旬。临觞独无味,对榻已生尘。一咏舟中作,洒雪忽惊新。烟波见栖旅,景物具昭陈。秋塘唯落叶,野寺不逢人。白事廷吏简,闲居文墨亲。高天池阁静,寒菊霜露频。应当整孤
-
侍史传柑玉座傍,人间草木尽天浆。寄与维摩三十颗,不知薝卜是余香。?举轻明重,维摩犹三十枚。?
-
水禽渡残月,飞雨洒高城。华堂对嘉树,帘庑含晓清。拂镜整危冠,振衣步前楹。将吏俨成列,簿书纷来萦。言下辨曲直,笔端破交争。虚怀询病苦,怀律操剽轻。阍吏告无事,归来解簪缨。高帘覆朱阁,忽尔闻调笙。
-
名言: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注释: 修然: 整饬貌。自存: 检查自己。愀(qian) 然: 忧惧貌。自省: 自我反
-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
-
文字最少的佛经。全称《般若波罗密心经》,总共二百六十字,是六百卷 《般若经》 的精华与核心,故称 《心经》。唐三藏法师玄奘的译文是: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
-
【注释】 选自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根情:以感情为根本。即感情是它的根本。 华声:以花朵为声韵。即声韵是它的花朵。 苗言:以语言为苗叶。即语言是它的苗叶。 实义:以思想为果实。即思想是它的果实。义
-
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呀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
-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鹤举。千里独徘徊。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古诗。诗的主题是感慨怀才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