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注释】
选自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根情:以感情为根本。即感情是它的根本。
华声:以花朵为声韵。即声韵是它的花朵。
苗言:以语言为苗叶。即语言是它的苗叶。
实义:以思想为果实。即思想是它的果实。义,意义。这里指思想内容。
【赏析】
白居易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现实的倾向极为不满,与元稹一道倡导了诗歌的“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创作与现实的紧密关系,要求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作用,大大拓展了诗歌的社会功能。同时,他也十分强调内容与形式之间的有机关系,没有因为强调诗歌“时”、“事”的社会内容而忽视了它的艺术性。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意思说:诗这个东西,感情是它的根本,语言是它的苗叶,声音是它的花朵,思想是它的果实。
作者用树来比喻诗中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诗歌所体现的感情和意义,犹如植物的根和果实。只有根深,才能叶茂,树叶茂了,才能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个比喻十分形象地说明了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即:内容情感是诗歌的根本,语言、声韵等外在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与内容有机结合、完美统一,才能发挥它的社会作用。按照这个观点,白居易在诗经之后,特别推崇杜甫的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等名篇,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名句,而对六朝以来脱离现实、绮靡颓废,“嘲风雪,弄花草”的形式主义文风和作品,则给以有力的批判和否定。 由于旗帜鲜明,态度坚定,褒贬基本得当,为诗歌的“新乐府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本句比喻生动、独特,目的明确,把握住了诗歌内容与形式的精髓,因此被誉为最形象的诗论观点,受到历来文学评论家的肯定和赞赏。
-
古井没荒莱,不食谁为恻。瓶罂下两绠,蛙蚓飞百尺。腥风被泥滓,空响闻点滴。上除青青芹,下洗凿凿石。沾濡愧童仆,杯酒暖寒栗。白水渐泓渟,青天落寒碧。云何失旧秽,底处来新洁。井在有无中,无来亦无失。
-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自从所谓“文
-
12月24日 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练兵训练干部的指示》 : 12月24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练兵和训练干部的指示。指出:为了保持与提高我军的战斗力,以适应长期战争和频繁战斗的需要,必须善于利用战斗间隙
-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眄视指使
名言: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 王者与友处, 霸者与臣处, 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 北面而受学, 则百已者至; 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 则什己者至; 人趋己趋, 则若己者至; 冯几据仗,
-
《学海道茫未有涯,何来捷经指褒斜.》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勤学类名言赏析《学海道茫未有涯,何来捷经指褒斜。》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 【内容】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下成,天地皆振动。 潜匿游不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圯桥上,怀古
-
美好的生活一旦逝去,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往往会显得更加美好。此诗首句便表达了诗人蓦然回想起初举进士时内心的感触。以前人们常将考取进士譬作“登龙门”,诗人在这里则进一步将此譬作身入蓬莱仙境,而自己及同时及第者都成了平步登天的神仙。次句由“群仙
-
余杭邑客多羁贫,其间甚者萧与殷:天寒身上犹衣葛,日高甑中未拂尘。江城山寺十一月,北风吹沙雪纷纷。宾客不见绨袍惠,黎庶未沾襦裤恩。此时太守自惭愧,重衣复衾有余温。因命染人与针女,先制两裘赠二君。吴绵细软
-
解放的妇女与妇女的解放 茅盾做这篇文字的人,元来是极力主张妇女解放的,不过他的鬼意思以为:凡是新潮流虽然只
-
海国困蒸溽,新居利高寒。以彼陟降劳,易此寝处干。但苦江路峻,常惭汲腰酸。矻矻烦四夫,硗硗斫层峦。弥旬得寻丈,下有青石盘。终日但迸火,何时见飞澜。丰我粲与醪,利汝椎与钻。山石有时尽,我意殊未阑。今朝僮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