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之《李白《菩萨蛮》》原文、鉴赏和赏析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①。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②。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③。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接短亭④。
注释 ①平林:平原上的树林。漠漠:烟雾迷蒙的样子。南朝宋谢朓游东田:“远树暧阡阡,生烟纷漠漠。”②暝色:暮色。③伫立:长时间地站立。④亭:古代设在路旁供行人歇息的亭舍,亲友离别之时,送客者往往止步于此。按旧制,五里设置一短亭,十里设置一长亭。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鉴赏 这首词被认为是后代词曲之祖。关于这首词的作者归属问题,一直是讨论的焦点。讨论最早开始于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菩萨蛮之名,当起于晚唐世,按杜阳杂编云:‘大中初,女蛮国贡双龙犀……其国人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南部新书所载与此亦同,则太白之世,尚未有斯题,何得预制其曲耶?”因此后人也就依据此认为此词非李白所作。但据史料记载,教坊记曲名表及敦煌曲均有此调名。教坊记作者崔令钦是盛唐时人,此书成于安史之乱后,他所写即开元时调名,可见盛唐时已有菩萨蛮曲。此外,据宋释文莹湘山野录记载:“此词不知何人写在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辅泰见而爱之,后至长沙,得古集于子宣内翰家,乃知李白所作。”文中所说的曾子宣,就是曾巩的弟弟曾布。曾巩是李白诗集的整理者,曾布家藏古风集载菩萨蛮一词为李白作,应该是比较可信的,所以还是把此词归为李白所作。
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不同的手法,是词中经典的结构方式。上片是对客观景物的描写,以景衬情。下片写情,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从词的整体上来看,情景相交,融成一片。词的时间选择是一个秋冬之交暮色茫茫的黄昏。起句“平林脉脉烟如织”传达出一种空寞惆怅的情绪,并笼罩全篇,扯也扯不开,割也割不断,连那远处碧绿的山色也抵挡不住这种情绪。这是静态的写生,在单纯的景物上杂夹着丝丝点点的主观感受,似撩人心弦却没有深入人心。接着,这种情绪开始动感化,“暝色入高楼”,一个“入”字使得画面动起来,镜头也从远处拉到近处,实际上也是人内心感受的不断变化。到“有人楼上愁”,这个从物到人的过渡完成了,这个愁把上下片的惆怅情绪全都连接在一起了,自然地过渡到下片,承上启下,甚是精妙。
仿米山水图(局部) 【明】 陈淳 故宫博物院藏
下片写主人公的主观情绪。暮色中,主人公站立在石阶上,感到一片空茫。“空”也是对上片景物所感后的必然结果。但下片的情绪不是孤立无助的,它融入景物之中。“宿鸟归飞急”,这一句很巧妙,一方面用急待回家的倦鸟来衬托孤立无助的主人公,另一方面,宿鸟急归也无疑使主人公的内心骚动更为强烈。“何处是归程”就使之前朦朦胧胧的“愁”“空”明朗化了,它是宿鸟急归引发的。这时主人公也急于寻找自己的归程,可是归程在哪里呢? 连绵的落拓、孤独和寂寞就在五里、十里的长亭短亭之间。
这首词中有很密集的景物:平林、烟雾、寒山、暝色、高楼、宿鸟、长亭、短亭,借此传情,意象绵密却不杂乱,展现出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反映了词人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归宿的无限落拓的愁绪。(朱铭)
集评 宋黄昇:“(李白菩萨蛮忆秦娥)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
明沈际飞:“古词妙处,只是天然无雕饰。”(草堂诗馀正集卷一)
明卓人月:“徐士俊云:词林以此为鼻祖,其古致遥情,自然压卷。”(古今词统卷五)
清黄苏:“按入首二句,意兴苍凉壮阔。第三、第四句,说到‘楼’、到‘人’,又自静细孤寂,真化工之笔! 第二阕,‘栏干’字跟上‘楼’字来,‘伫立’字跟上‘愁’字来。末联始点出‘归’字来,是题目归宿。所以‘愁’者,此也,所以‘寒山’‘伤心’者,亦此也,更觉前阕凌空结撰,意兴高远。至结句,仍含蓄不说尽,雄浑无匹。”(蓼园词选)
清李佳:“李青莲菩萨蛮云……、忆秦娥云……,二作为此词鼻祖,实亦千古绝唱。谪仙才固自不凡。”(左庵词话卷下)
清刘熙载:“至太白菩萨蛮之繁情促节,忆秦娥之长吟远慕,遂使前此诸家,悉归环内。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两阕,足抵少陵秋兴八首,想其情境,殆作于明皇西幸后乎?”(艺概卷四)
清陈廷焯:“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两阕,神在个中,音流弦外,可以是为词中鼻祖。寻词之祖,断自太白可也,不必高语六朝。”(白雨斋词话足本卷七)
俞陛云:“太白仙才旷世,即小令亦高挹群言。以字句论,首二句写登高晚眺,极目平林,林外更寒山一碧,乃高楼所见也。林霭浓织及山光入暮逾青,乃薄暝之时也。故三句以‘暝色入高楼’承接之。四句言楼上愁人,叙入本意。下阕‘玉阶’‘宿鸟’二句承高楼及暝色而言,且有鸟归而人未归、空劳伫立之意。故接以何处归程。结句‘长亭连短亭’,则归程愈远,见离愁之无尽也。以词格论,苍茫高浑,一气回旋。黄叔旸称此词及忆秦娥为‘百代词曲之祖’。”(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链接 词牌菩萨蛮。据崔令钦教坊记记载,菩萨蛮是唐玄宗时期的教坊旧曲,后用为词牌。苏鹗杜阳杂俎卷下有记载曰:“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宋史乐志卷一七中载一种名叫“菩萨蛮队”的女弟子舞队,由此可见,这本是一种模仿外来装束的舞队中的曲调。菩萨蛮词牌又名菩萨鬘重叠金梅花句花溪碧子夜歌晚云烘日花间意等。菩萨蛮为双调小令,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
岑参的《早上五盘岭》描绘了一幅早晨山间的美丽景色。清晨的阳光透过山峰间的缝隙洒下,映照出茂密的林木和奔腾的江水。作者以雄浑的诗句把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篇章流畅,情感真挚,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同时,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愉悦和敬畏之情。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向读者展示了山水之美,也展示了岑参对生命的热爱和感悟。整首诗语意鲜明,充满了乐观向上的精神,令人深受感动。
-
罗懋登 修斋候驾 (旦上) 〔引〕生在繁华地,甘效乐道人。日夜奔波受苦辛,争奈我父苦生嗔。昨日砍柴多辛苦,今朝劳碌去采芹。 父王严命来赴会吃斋,不免前去采芹。 〔甘州歌〕只为姻缘不就,到如今甘心自守。
-
作者: 〔苏联〕尤里·库兰诺夫 【原文】: 燕子从来
-
公鸡登上一堆粪土, /在上面刨个不亦乐乎, /最后翻出了一颗珍珠。 /“我眼前的这个‘宝物’/对我有何用处?/倒不如找到一颗麦粒一/我们这些庭院里的鸡鸭羊猪, /都用它来饱肚。 /更何况, /我也不用
-
人生已经沦落到仅剩几个数字。几个数字就可以道尽人生。 这一结论或者感慨是六七年前由一些琐事麻烦所引起的。当时觉得孔老夫子若是生活在所谓二十世纪工业先进国家,恐怕会修正“小子何莫学夫诗”的理论的;至少会
-
齐白石过巫峡怒涛相击作春雷,江雾连天扫不开。欲乞赤乌收拾尽,老夫原为看山来。作者简介齐白石(1864—1957年),原名纯芝,改名璜,自
-
【3800】影响中国的100本书(张秀平、王晓明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33 8万字,1993年4月第1版,11 1元)△中国100系列丛书之一。这本书有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蜜蜂在古诗词中的意象,内容包括关于蜜蜂的古诗词,古诗蜂诗意,古诗蜂及意思。1.偶成宋代: 饶节松下柴门闭绿苔,只有蝴蝶双飞来。蜜蜂两股大如茧,应是前山花已开。释文:松下柴门紧闭长满一院子青苔,只有那蝴蝶成双成对
-
辣椒作为食品,不知起于何时。只听说孔子不撤姜食,却不曾说他吃辣椒。楚辞中“椒”字最多,离骚中有“杂申椒与菌桂兮”,有“怀椒醑而要之”,九歌中有“奠桂酒兮椒浆”。祭神的东西也该是人吃的东西,恰巧屈原又是
-
成帝敬厚禹,禹每病辄以起居闻,车驾自临问之,上亲拜禹床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
《成帝敬厚禹,禹每病辄以起居闻,车驾自临问之,上亲拜禹床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