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书端州郡斋壁》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包拯书端州郡斋壁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②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③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④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⑤
【注释】 ①端州:今广东肇庆市。包拯曾任端州知州。郡斋:郡守之府第。②直道:正直之道。③秀干:好的树干。栋:栋梁。
④充:充实。鼠雀:指贪官污吏。兔狐:与上“鼠雀”同义。⑤毋:不要。贻(yi义):留给。来者:后人。
【译文】 清心寡欲为治国之本,正直不阿才能立身长久;挺拔的树干终能成栋梁之材,是好钢决不做那弯曲的衣钩。君不见官仓充实贪官就如鼠雀欢天喜地,草料乏尽污吏就像兔狐叹气发愁。千万要警惕啊!牢记史书里的遗训,决不要给后人留下耻辱污垢!
【集评】 今·金性尧:“流传下来的包拯的诗,仅此一首,‘吉光片羽’,却与他的性格相吻合。全诗的要旨即是谋直道而去贪欲。”(宋诗三百首第34页)
【总案】 包拯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直吏——“包青天”。历来以刚直不阿、为民伸冤著称,而不以诗名世。这是他留传下的唯一的一首诗作。可看作他为人为官之信条。首二句是总提,三四句一正一反,以直木成栋梁和好钢不作钩为喻,激励自己,明白表示了自己的志向。五六两句以鄙夷口气描述了贪官污吏们贪欲营私之丑行,最后警告世人,也警戒自己,务必保持清廉正直,不要在历史上留下污点。诗如其人,质朴刚直,去雕琢、无浮华,千年之后仍可从中窥见包拯的高风亮节、磊落胸怀。
-
作者: 赵秀琴 【作家简介】樋口一叶(原名樋口夏子
-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 ② ,使子路问之 ③ ,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④ 。”而曰 ⑤ :“然。昔者吾舅死于虎 ⑥ 。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
-
青阳无名氏【原文】青阳开动,根荄以遂[1];膏润并爱,跤行毕逮[2]。霆声发荣,壧处顷听[3];枯槁复产,乃成厥命[4]。众庶熙熙,施及夭胎[5
-
晓行巴峡际晓投巴峡,余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多
-
山川函谷路,尘土游子颜。萧条去国意,秋风生故关。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已不可确考。一般有二种说法。一说认为作于李白初次出蜀仗剑东游之际,表现了青年诗人意气风发的豪迈气概。一说认为作于李白
-
对酒临流奈别何,君今已醉我蹉跎。分明记取星星鬓,他日相逢应更多。世间人事有何穷,过后思量尽是空。早晚同归洛阳陌,卜邻须近祝鸡翁。
-
桐花落了,子规已啼遍青山与原野了。远方的游子啊,是不是已经归家了?初识桐花,是在回老家为祖先扫墓的路上。清明时节雨纷纷而下,乡间小
-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出处】唐宋之问《 题大庾岭北驿 》。 【意思】农历十月,大雁南飞至南岭。传说,雁到此即北回。诗人用大雁南飞尚且只至南岭而回的衬托笔法,写出 自己 被贬的处境竟连雁群
-
[唐]白居易孰谓虫至微?虫蠹已无期。孰谓树至大?花叶有衰时。白居易的“寓意诗”作于“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