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原文、注释、赏析和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原文、注释、赏析和鉴赏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以使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 “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 “夫子何哂由也?”

曰: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注〕 ① 子路: 姓仲,名由。曾晳: 名点。冉有: 名求。公西华: 名赤。四人均孔子学生。 ② 毋吾以也: 无人用我。 ③ 居: 即平居,平日。 ④ 千乘之国: 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诸侯大国地方百里,出车千乘,称千乘之国。摄: 迫近。 ⑤ 师旅: 军队。饥馑: 饥荒。此言国外有军队侵犯,国内又有灾荒。 ⑥ 知方: 知道方向,懂得道理。 ⑦ 宗庙: 古代帝王、诸侯、大夫、士祭祀祖先的处所。此处宗庙之事即指祭祀。 ⑧ 如: 或者。会同: 周礼·春官·大宗伯: “时见曰会,殷见曰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之称。郑玄注: “时见者,言无常期。殷,犹众也。”后亦泛指朝会与诸侯间的会晤。 ⑨ 端章甫: 端,玄端,古代礼服。章甫,礼帽。 ⑩ 小相(xiàng 向): 赞礼的人。古代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礼仪,必有襄助之人。其人曰“相”,其事曰“相礼”。作“相”的人身分有卿、大夫、士三级,小相是最低一级的士。一说“小”是谦辞。 ⑪ 撰: 善言。称美以上三人的言词,而己见与之不同。 ⑫ 何伤乎: 有什么妨碍呢? ⑬ 莫:同“暮”。春服: 夹衣。成: 定。 ⑭ 冠(guàn 贯): 古代贵族子弟年二十为成年,行冠礼。 ⑮ 沂: 水名。源出山东邹县东北,西经曲阜,与洙水合,入于泗水,与大、小沂河不同。风乎舞雩: 在舞雩台上乘凉。水经注·泗水: “沂水北对稷门,亦曰雩门。门南隔水,有雩坛,坛高三丈,曾点所欲风舞处也。”在今曲阜县南。 ⑯ 吾与点也: 我同意曾点的主张。

本文是论语中较富有文学色彩的一章。它通过孔子与其弟子坐而言志的描写,表现了四位弟子不同的性格以及师生对话时融洽的气氛。

文章一开始,交待了谈话的人物和方式: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这四位弟子环坐于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启发大家各言其志,起到了打消顾虑、缓和紧张气氛的作用,这符合孔子作为师长的身分,表现了孔子随和的性格特征。在孔子的启发下,子路不加思索,抢先回答。“率尔而对”,反映了子路急躁、坦率、爽快的性格。这种毫不谦让的积极态度与他那充满自信的回答内容相一致。他志向远大,声称能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大国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义之邦。这种谦虚不够、自信有余的态度引起了孔子的微笑。这微笑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表现了孔子豁达的态度。冉有的回答显得彬彬有礼。他可能意识到孔子对子路不够谦让的批评,说起话来谨慎得多。他愿意治理一个小国家,先是说六七十里见方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小国,并将礼乐方面的治理让诸君子,表现了他极其谦让的态度。公西华的回答更加谦虚。他不自诩能治理国家,而委婉地表示,愿意作为一名学生,学习怎样治理国家。他们的回答符合孔子的道德规范,思路相同,但个性各别。在四位弟子中,曾晳的回答最为出色。他的出场就不同于别的弟子,子路等人坦陈志趣,而曾晳一边聆听孔子与他们的对话,一边悠然自得地鼓瑟。这一举动恰好反映了当时和谐对话的气氛。孔子提问时,曾晳鼓瑟正近尾声,他铿地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这些似乎很平常的动作描写,生动地显现了曾晳洒脱而又知礼的形象。曾晳的答辞不同一般,他没有直接用理性的语言述说他的志向,而是以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在他那充满诗意的理想蓝图中,人们潇洒自得,乐趣天然。这一蓝图既符合儒家礼义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的心态,深深地打动了他,因而喟然而叹。这喟叹既表现了孔子对曾晳言志的赞许,又表现了孔子对曾晳构画的理想境界的向往,师生之间得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与共鸣。

文章以孔子启发大家言志开始,以弟子们的言志而展开,最后又以孔子的评价而结束,结构完整,对话简短生动,人物富有个性,在先秦散文中算得上佳作。

字数:2092 周勋初,胡传志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注释】 选自唐·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阳春:温暖的春天。 召:召唤。 烟景:指春天淡烟朦胧的秀丽景色。 大块:大地,这里指大自然。 假:借给,提供。 文章:指自然景物如锦绣交织的花纹一样美

  • 古诗词阅读方法介绍(阅读古诗词的基本方法)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阅读方法介绍,内容包括阅读古诗词的基本方法,阅读古诗文的方法,古诗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阅读古诗词的基本方法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

  • 关于心胸宽阔的古诗词(形容心胸开阔的古诗)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心胸宽阔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心胸宽广的诗句,形容心胸开阔的古诗,形容心胸宽广的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出自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

  • 孟浩然《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全诗赏析

    珠弹繁华子,金羁游侠人。酒酣白日暮,走马入红尘。

  • 寓言“罔两问景”注释、翻译和解说

    罔两 ① 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 ② 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 ③ 蜩翼 ④ 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庄子·齐物论》

  • 诗词《秦州杂诗》全文、翻译和鉴赏

    杜甫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 候火云峰峻,悬军幕井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原诗今译】 西北的战事从未止息,特别是凤林关, 人叹鱼海地区行路难,因为战尘迷漫。 升腾

  • 杜甫

    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

  • 形容头痛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头痛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头痛的诗句,形容头痛的诗句,形容头痛的诗句。《苦热》唐·白居易头痛汗盈巾,连宵复达晨。不堪逢苦热,犹赖是闲人。朝客应烦倦,农夫更苦辛。始惭当此日,得作自由身。2、《病中赠南邻觅酒》

  • 唐宋八大家《苏轼·答张文潜书》散文名篇鉴赏

    本文结构严谨,论证透彻,如行云流水,滔滔不绝。全文围绕反对“使人同己”,主张“文如其人”的主旨而展开。第一段以叙为主,谈“文如其人”,善形象譬喻,旁征博引。

  • 章台夜思——韦庄

    章台夜思——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五律中有高唱入云,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