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歌《野有蔓草》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这首诗写一个男子在郊野与一位女子相遇,抒发他一见钟情的情感。
第一章“野有蔓草,零露溥兮”两句是说,郊野里的草一片蔓延,草上露珠滚滚圆。头两句写景,以景入情。朱熹说:“赋而兴也。”既是男子在郊野所见之景,又是以蔓草绵延暗比男子春情勃发,求偶心切的绵绵之情,以露珠的圆转晶莹,暗比男子心目中孜孜以求的情人。他一边观赏着蔓草和露珠,一边暗想着心中人。想着想着,果然走来一个姑娘。“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是说她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美丽动人。因为她长得美丽.一下子就牵动了他的心。“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两句是说,偶然相遇,正适合我的心愿。可见这位男子与女子本不相识,只是偶然相遇,便喜欢上了她。千里姻缘一线牵,一见钟情的事往往有之。
第二章加深抒发相爱之情。“野有蔓草,零露瀼瀼”仍采用赋而兴的手法叙事抒情。“有美一人,婉如清扬”,末句与第一章 “清扬婉兮”,只是颠倒了一下,意思完全相同,反复吟咏她眼睛长得明丽可爱。“邂逅相遇,与子偕臧”,是说男子约女子一起到僻静的地方诉说衷肠。
从全诗来看,自始至终写男子向女子的主动追求,看不到女子的行为和态度,她对这位热恋的,急切追求她的男子是满心欢喜呢,或是不冷不热呢?是反感呢,或是乐意呢?诗里都没有写。但从她没有明确表示里,从男方欢快的情绪里,却隐隐透露出她也同男子的心情是一样的。可谓两厢情愿,心心相印。所以朱熹 诗集传注云: “与子偕臧,言各得其所欲也。”这是很有见地的。由此看来,这是一曲充满喜剧色彩的恋歌。
从艺术表现来看,写景入情,过渡自然,情景一体,融合无间。开篇伊始,就是一幅美好如画的春景图映入读者眼帘:仲春之晨,太阳冉冉升起,阳光灿烂,绿草蔓蔓。阳光下,露珠滚滚,晶莹剔透,光彩照人,一派生机勃勃,从而引出所遇美丽的姑娘。景美、人美,互相映衬,相得益彰。不期而遇,一见钟情,妙合无间,怎不使他如醉如痴,情不自禁地表达情爱呢!欢快之情发自心田,溢于言表。诗人正是通过仲春清晨郊野的蔓草、朝露、美人、美目以及不期而遇等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的叙写,表现了他对爱情的热烈追求,给人以深刻印象。
-
盖诗有六义焉〔1〕,其二曰赋。扬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2〕。”班固曰:“赋者,古诗
-
苏轼我性喜临水, 得颍意甚奇。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吏民笑相语: 使君老而痴。使
-
古文观止·柳宗元·箕子碑① 凡大人之道有三②
-
一五月十八日,丕白:季重无恙。途路虽局,官守有限,愿言之怀,良不可任。足下所治僻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每念昔日南皮之游,诚不可忘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维的诗句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上一句:笛弄晚风飘。 (The flute plays as the evening breeze drifts.)
下一句:边草绿无穷。 &n
-
【原题】:邻翁以紫石斛承粗山一块为予书室这奉斛盖端溪这不堪为砚者然较以所载山石则胜矣予是以有白鹿苍璧之句白鹿苍璧事见西汉书若乃忘真假遗美恶则予不知此石之与真山果同异哉
-
【注释】 选自《孟子·离娄上》。 以:用。 规:圆规。画圆的工具。 矩:曲尺。画方形的工具。 【赏析】 孟子提出,行“仁”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治理国家,也要遵照一定的法度,而不能单凭主观的好恶、单纯的道
-
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先世邠(今属陕西)人,后迁居
-
蔡京 吟徵调商灶下桐 ① ,松间疑有入松风 ② 。 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 ③ 。 【注释】 ①徵(zhi)、商:古代五音之二。灶下桐:指古琴,事见《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cua
-
《先秦散文·国语·单襄公论卻至佻天之功》原文鉴赏